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説到瓜子,恐怕有一多半的人馬上都會聯想到一個牌子——洽洽。憑藉不斷地創新和標準化的流程,如今,洽洽已經成為國內堅果炒貨領域的第一品牌。但“樹大招風”也好,“店大欺客”也罷,繼被曝使用陳年瓜子作原料後,洽洽瓜子賴以自豪的生産流程和口味,也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媒體記者臥底洽洽後報道稱,公司生産的瓜子在裝袋前噴香精、煮瓜子不換水,流程、管理問題重重。那麼報道所稱問題是否屬實?洽洽瓜子到底食用起來安不安全?
嗑瓜子本來是放鬆的事兒,這兩天一條新聞卻讓人繃緊神經。本月,有記者以打工者身份應聘進入安徽合肥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隨後報道指出公司生産、管理環節諸多問題。其中“瓜子裝袋前噴香精”一項,引發輿論譁然。洽洽香瓜子的“香”,是不是人工的“香”?公司副總裁李振武向中國之聲回應稱,使用香精確有其事,但無論在原料還是流程上,公司的操作都沒有問題。
李振武:我們完全使用了食用香精,是符合國家標準,我們也按照國家的標準GB7718規範進行了標識。另外供方是國內最優秀的食用香精供應商,産品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范志紅的第一反應則是“欣慰”,原因是,前往暗訪的記者沒有發現陳年瓜子,也沒有曝出香精中的不良成分。
范志紅:幾年前曾經整頓過,因為裏面可能放滑石粉和明礬這之類的物質,就是為了讓它表面更滑爽一些。這次顯然是沒有發現這些物質,所以我其實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還是挺欣慰的。
對洽洽公司“使用香精沒問題”的説法,范志紅表示,只要香精使用符合法律規定、原料檢測安全,並不需要聞香精色變。
范志紅:首先就是有沒有什麼法規禁止在瓜子裏邊使用香精,第二就是,它使用的香精是不是合格的産品。這些如果説都符合的話,其實食品裏面添加香精也是一個常規的做法。如果沒有香精的話我們很多食品根本沒有辦法去賣了,比如説糖果,全部是放香精的,餅乾、蛋糕、點心,大部分也是要放香精的,各種各樣的甜飲料基本上也是加香精的。應該説瓜子並不是香精的一個主要的膳食來源,因為瓜子其實你也不怎麼吃它的殼,只是打開的時候聞一下而已。
對洽洽的另一項指責集中于煮瓜子的水非一次性使用的問題上。報道稱,“煮葵花子的各種配料都在罐子內,煮完一次後會排出一部分水,然後放進一部分清水”。一口老湯,無數瓜子,對“煮瓜子”這一流程,李振武的回答是,這正是公司專利所在。
李振武:我們的瓜子是國內的首創就是變炒為煮嘛,我們的瓜子都是煮出來,香瓜子我們為這個生産工業還獲得國家的發明專利,煮制用的湯料液不是只添加水,還添加了像甘草、茴香等多種的草本香料。根據我們企業的工藝規範,湯料液可以迴圈使用,另外在生産過程中我們也嚴格控制湯料液的品質指標。
在范志紅看來,要求企業按次更換用水沒有必要、也並不現實。
范志紅:它煮這個瓜子的時候,這裡面加的是一些調料,煮的時間長一些並不會帶來致病微生物。而且在工業生産當中,因為它的生産是連續的,煮了一鍋以後,全部刷洗一遍,再煮一鍋,這個生産效率很可能是難以保證的。
媒體從業者暗訪,該不該有?民眾的質疑,該不該有?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都是肯定的。但范志紅也認為,在暗訪和質疑之餘,無論記者還是民眾,都要有起碼的常識、基本的判斷。
范志紅:瓜子裏邊有香精不是現在才知道的,大家其實在産品的包裝上是能找到的,有一些是加了香蘭素、像奶油香精這一類的,也有加其他方面的香精,包裝上是已經註明的。但我們大部分消費者其實沒有一個看標簽的習慣,然後別人告訴他加了香精,他就感到特別特別的驚訝,好像自己上當受騙了一樣。它加了香精,而標簽上也註明它確實是含有某有香精的話,這件事情就不能證明它是違法。我們要更加關注它的新鮮度是怎麼樣的,有沒有霉變的瓜子,這種情況對我們的健康損害是要比吃一點香精要大很多的。
經過24號的股價下跌後,“香精門”對洽洽的影響似乎正迅速淡化。昨天,“洽洽食品”股價報收于每股17.59元,漲幅接近5%。在洽洽副總裁李振武眼裏,公司眼下的公關困境只是暫時的。
李振武:目前我們(收到)反映的情況,公司生産一切正常,也是産銷兩旺。從今天看我們的股價表現還是蠻不錯的,投資者對這一塊也有他們的判斷標準,從目前股價來看,對投資者的影響不大。(記者 沈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