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的《福布斯》雜誌首次披露了俄羅斯所有企業首席執行官收入排行榜,列出了個人收入在俄羅斯位居前25位的企業老總座次。這是該雜誌首次為俄企業老總的收入排名次,但與其此前曾公佈過的億萬富翁收入排行榜、體育明星收入排行榜等各式名單不同,這份新鮮出爐的“俄羅斯企業老闆收入排行榜”卻在俄羅斯引起了關注和熱議。
一份排行榜引來各方關注
《福布斯》的這份名單剛剛公佈,人們就立馬發現了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國企老闆不僅上榜人數多,而且排名前5位的都是俄羅斯國企負責人。於是,當事者掌控的國企紛紛急忙出面辟謠,各媒體也跟蹤分析,而老百姓卻有些目瞪口呆。一位俄羅斯網友在此消息的評論中説:“知道他們掙得多,但不知道是這麼多,和西方跨國公司大老闆的收入已平起平坐了!”
記者發現, 《俄羅斯報》、《生意人報》、《共青團真理報》、俄新社、塔斯社等多家傳統媒體都注意到這個消息,《共青團真理報》11月22日至29日的週刊還以“我們尊貴的領導們”為標題,列出了這份名單中排在前13位的企業老闆名字、年齡、個人任職時間、所在企業、年收入等資訊,併為每位上榜者都選配了笑容可掬的標準照。
根據《福布斯》的這份排行榜,在俄羅斯各企業老闆中,年收入排行第一的是俄羅斯對外經貿銀行總裁、56歲的科斯金,其年收入3000萬美元;排第二位的是自2001年起就擔任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的米勒,50歲,年收入為2500萬美元;而曾任俄政府主管能源問題副總理的謝欽,在出任俄石油公司總裁後的年收入為2500萬美元。
排名第四的是曾于2000年~2007年擔任俄經濟發展和貿易部長、現任俄羅斯儲蓄銀行總裁的格列夫。作為俄羅斯最大銀行行長,48歲的他年收入為1500萬美元。46歲的莫斯科銀行總裁庫佐夫列夫以1500萬美元的年收入排在第五位。37歲的俄“ONEXIM”投資公司總裁拉祖莫夫,以1200萬美元年收入排第六,他是這個排行榜中排名最靠前的私企老闆。
以下依次還包括俄天然氣股份公司銀行總裁阿基莫夫,年收入為1000萬美元;俄“USM Advisors”公司總裁斯特列什斯基,年收入為1000萬美元;俄“諾裏爾斯克鎳業”公司總裁斯特爾扎科夫斯基,年收入為1000萬美元;俄“系統”公司總裁沙莫林,年收入為1000萬美元……排在第21位的是俄石油運輸公司總裁托卡列夫,年收入為500萬美元;而俄羅斯鐵路公司總裁亞庫亞則以400萬美元的年收入排在第25位。
相關國企立即出面“辟謠”
據知情者透露,為了擬就這份短短的25人收入排行榜,《福布斯》雜誌選取了2011年企業收入最高的70家俄羅斯企業,認真研究了這些企業正式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諮詢了10多位相關企業的高管人員,暗訪了許多匿名的消息靈通人士,可謂“煞費苦心”,就是想確保這份名單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但這份排行榜剛問世,被點名的俄羅斯相關國企就立即出面“辟謠”。在《福布斯》這份名單對外公佈當天,俄對外經貿銀行就正式發表聲明稱,《福布斯》的這個數據是從“天花板上掉下來的”。聲明稱,“《福布斯》這些不透明的統計方法,讓人覺得這個名單不可信和不牢靠。”聲明稱:“以科斯金先生為首的俄對外經貿銀行董事會,全體成員2011年的總收入才6.08億盧布(相當於1920萬美元),按《福布斯》雜誌的邏輯,所有董事會成員都將自己的收入轉給了科斯金先生。”
針對俄對外經貿銀行的指責和質疑,《福布斯》雜誌立即回應道,科斯金的收入不僅僅來源於俄對外經貿銀行,還來源於海外公司。雜誌舉例稱,俄對外經貿銀行董事會的部分人員,每年都從在塞普勒斯註冊的“俄羅斯商業銀行”獲取收入,這家由俄對外經貿銀行控股的“俄羅斯商業銀行”,在2011年和2012年的股息分紅就高達兩億美元,其中有8000萬美元是給俄對外經貿銀行董事會相關人員的。
《福布斯》副總編輯馬祖林在接受俄“商務—FM”電臺記者採訪時説:“我們在最開始就強調了,我們的排行榜只是一個評價。但我們的評價不是從天花板上得到的,這是我們數個月來工作的結果。而且我們首先是以這70家企業正式對外公佈的官方財務報表為基礎。我們所説的收入,不僅包括在俄羅斯國內的收入,也包括在俄羅斯境外的收入。”
一來一回之後,《福布斯》和俄對外經貿銀行之間的“口水仗”就不了了之。但僅僅過了3天后,俄儲蓄銀行又發表聲明稱,該行行長格列夫的實際收入遠遠低於《福布斯》排行榜中公佈的收入金額,認為《福布斯》使用了未經核實的、明顯與事實不符的資訊。聲稱呼籲《福布斯》和其他媒體,不要追求“虛假的轟動效應”。隨後,有五六家國企發表聲明對《福布斯》的這份名單提出質疑。但質疑歸質疑,這些企業還是沒有對外公佈相關人員的準確收入數據。
俄羅斯國企老闆收入再成焦點
其實,在俄羅斯,老百姓要想了解政府部長、總理甚至總統的家底和年收入情況並不難,因為自2009年起,俄已正式實行了官員財産申報和公開制度。俄各級官員,上至總統、總理,下至部長、各聯邦主體領導人、聯邦委員會會議成員、國家杜馬會議成員等公職人員,每年都要在4月1日前按規定提交上一年度的收入、財産和財産性債權債務的資訊等,並在相關的政府官方網站上發佈。
但俄羅斯民眾要想知道那些掌控著本國經濟命脈的國有大企業帶頭人的家産和收入情況,就沒那麼容易。雖然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于2009年5月就曾簽署相關總統令,要求“非營利組織性質的國有公司負責人每年4月30日前都要提交上一年度本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收入和財産情況,但這條法令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
實際上,與西方國家不同,在此輪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俄羅斯並沒有給大企業和銀行的負責人減工資。2008年,時任財政部長庫德林曾建議給國有企業老闆“壓縮工資”,但並沒有人附和這一提議。2011年年底,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要求21家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對外公佈其主要領導人及家人的收入情況。而今年6月的《新聞報》曾引用不願意透露姓名官員的話稱,俄高層甚至有意讓國企老闆和銀行行長對外公佈個人所得稅的稅單。但這一切在聲明和建議之後便沒了下文。
今年3月5日,普京甚至要求還在當副總理的謝欽徹底調查國企負責人有意隱瞞個人收入的行為。普京當時説,據俄能源部和審計署對俄能源、交通、通訊和銀行領域300家企業的900多名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已發現200多起企業高管有意隱瞞個人收入的情況。
但對於俄高層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俄羅斯眾多國企卻巧妙地採取了“只公佈企業高管層總體工資,卻不公佈具體人員個人工資”的避實就虛的應對策略。即便如此,俄業內人士也指出,俄國企高管人員月工資的平均增長速度至少為12.2%。
對於這種“只漲不跌”、“只拿不説”的國企高管工資,俄杜馬部分議員今年5月提議,要求政府限制國有企業領導人的工資。此提案建議,國企領導人的工資最高不得超過本企業員工最低工資的10~16倍。今年9月,俄共議員又提議稱,國有企業高管的工資不得超過政府部長級官員的工資,即每月17萬盧布(相當於5500美元)。
就在國企高管工資尚處於“不透明”狀態時,總理梅德韋傑夫今年8月21日又正式簽署政府令,要求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要公佈自己的個人收入。根據這條政府令,在俄國有企業和銀行工作的員工,每年4月30日之前必須公佈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上一年底的收入和財産情況。對於這一新命令,俄媒體評論道:“政府一直想讓老百姓相信,這些國企高管是正在為國家創造更多財富的人,是在為人民打工,但政府並不能説服民眾,因為這些高管已經是國家的主人了。” (駐俄羅斯記者 關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