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團購網站遭遇行業洗牌。最近知名團購網站“24券”單方面宣告停業,其已售出的團購券已失效,商家和消費者利益受損,引起廣泛關注。
種種退款難、停業潮背後,團購網站正經歷著成長之痛。專家認為,“霸王停業”損害消費者權利,屬於商業毀約行為。而團購行業缺乏自律以及監管的缺失,是催生種種“霸王條款”的根源。
團購網站停業商家用戶受傷
撮合消費者組團購物,協助商家薄利多銷,本是團購網站的主要賣點。然而,一度被資本追捧的團購網站如今飽受冷落,並逐漸出現“退款難”等亂象,損害消費者利益。
近日,知名團購網站“24券”在首頁發出聲明,宣告因經營業務重大調整,將進入“一段時間的長假期”。該網站客服人員表示,因後臺服務需進行“技術調整”,因此停業期間其團購券無法在商家使用,服務恢復前也拒絕受理退款請求。
按交易額計算,“24券”曾是國內前十大獨立團購網站之一,本次“停業”將如何善後尚難預測,但是此番“霸王停業”遭到公眾的普遍質疑。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魏武揮認為,企業沒有理由因自身經營狀況不佳,單方面宣佈進入所謂的休假期,拒絕履行現有合同的退款責任,這一做法已觸及市場經濟交易規則的底線。
在“24券”此次風波之前,一些不法團購網站如“歐拉團”“沃克網”等爆出卷款事件,單個案件涉案金額多達數百萬元。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國家工商總局今年3月發佈的《關於加強網路團購經營活動管理的意見》指出,團購網站經營者應當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於退貨、退款的相關規定,不得排除消費者依法擁有的退貨、退款等權利。然而,種種團購“退款難”為何頻頻上演?
缺監管、少自律成團購業軟肋進入洗牌階段。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12月我國團購網站數量為3909家,到2012年9月團購網站還剩2880家。這就意味著,日益增多的團購網站停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可能還會擴大。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堅爭教授認為,團購網站一哄而上開設後,部分網站經營狀況堪憂。企業一旦遭遇停業,留存資産往往不足以完成債務清償,從而損害消費者和商戶的權利。
上海萬擎商務諮詢負責人魯振旺表示,按照團購行業通常做法,團購網站一般一個月和商家結算一次,消費者也要先向團購網站提交預付款,由此團購網站運作過程中便佔用不少現金,但目前有關部門並沒有對此進行有效的監管。
此外,行業自律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儘管消費者購買的是餐飲、院線服務,卻直接向團購網站付款,但多數團購網站沒有驗貨確認、第三方存管等體系。業內人士表示,有些未消費的團購券也常被計入商戶消費額。
重消費安全才是行業出路
專家表示,應完善團購行業消費安全標準,規範網站、經營者對團購款項的權利責任。
伴隨惡性競爭的持續,種種“霸王條款”已影響了消費者對團購市場的信心。楊堅爭認為,一旦網站停業,經營者有責任優先退還消費者、商戶的資金。不過,由於團購站點開設門檻低、服務品種層出不窮,給法規制定帶來了難題。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10月3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團購市場用戶流失速度已快於新用戶增長速度。在整個電商市場穩健發展的背景下,團購用戶規模出現下滑。專家認為,經營者的不規範行為將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魏武揮表示,團購亂象折射了網際網路經營者違法成本過低的問題。一些有毀約污點的網站負責人往往搖身一變,再次創業。網際網路行業監管應當降低門檻、重視規範,利用行業禁入等工具保障法律法規落實,同時防止店大欺客。 (記者 葉健 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