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3 15”,例牌揭露一些坑人的案例。近日被列入媒體批判對象的,是一些街頭飲水機。報道説,有的飲水機與垃圾和平共處,有的飲水機年老樣衰。廣州街頭5000多臺售水機中,有65%水質不達標,有的直飲水臟過自來水。
聲稱能“現制活水”、並指開水是“死水”、提醒消費者要擔心“黑心桶”的一些售水機,竟如此“得人驚”。任其“自由”發展,完全可能成為老鼠的新住所,甚至人們“方便”的新去處。既有害人們健康也有礙觀瞻。
以前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喝的自來水是乾淨的,後來環境變差了,自來水水質受質疑,在改善公眾飲水品質的名義下,桶裝水、瓶裝水和飲水機乘虛而入,誘導著人們過上“新生活”。但一路過來,號稱經過“N層過濾”的桶裝水和瓶裝水,以及一些很能“吹水”的售水機,黑幕被不斷曝光,人們終於認識到,種種“神水”沒有“神奇”,哥不過是一個“過濾器”。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處境,也是媒體為我們描述的生活圖景。而在實際生活中,仍然有些人因為自來水有異味,而繼續拿著硬幣去裝純凈水,眼不見為凈,少異味則潔;有些人則完全回歸自來水,堅信煮開了就行;也有一些人走向更高價可能也更高端的家庭飲水機。不同的觀念和不同的生活態度,以及不同的收入水準,決定了市民生活用水的多種形態。有得揀,當然最好。但在這個城市中,一些低收入者,比如外來工,為了省錢,寧願繼續從臟兮兮的售水機那裏買水。在我看來,如果自來水品質好一些,他們完全可以連這點錢都不用花。
比起桶裝水直飲水,自來水無疑是最大眾化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民生的基礎。自來水水質的改善,無疑會減輕人們對桶裝水和直飲水的擔憂,大不了不喝。飲水安全的底線,説到底是要靠政府守住的。
當然,對桶裝水、瓶裝水和街頭現制純凈水的監管,則是提高民眾生活水準的必需。廣州近日出臺的《關於加強現制現售飲水機管理的通告》,要求售水機經營者應當在售水機正面醒目位置公佈經營者的營業執照編號,以及售水機水質處理器衛生許可情況、水質自檢情況等,也是很必要的措施。但現售飲水機進入廣州多年了,一紙通告是不是顯得過於簡單,有沒有更加嚴格的罰則和曝光制度,讓市民飲得放心呢?
直飲水臟過自來水,不僅僅是對直飲水的揭露,也是對自來水的一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