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和我們息息相關,因此也是老百姓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德國媒體最近圍繞著食品安全的話題展開了全民大討論。下面我們連線《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
主持人:食品安全其實是一個老話題,為什麼德國民眾會突然就此展開一些討論呢?
薛成俊:據德國媒體透露的一份統計資料,德國每年被當做垃圾扔掉的所謂過期食品就高達數百萬噸計,不光造成了大量浪費的現象,同時在運輸和處理這些過期食品過程當中也會産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很多德國人就認為這與德國大力提倡的環保與節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通過媒體參與的形勢展開了大討論。
主持人:可既然是過期的食品,如果不作為垃圾來處理掉的話還能怎麼辦呢?
薛成俊:如果真的是不能繼續食用的食品,必須作為生活垃圾處理掉,但是問題是怎麼來界定不能繼續食用。德國食品的日期標注和中國不一樣,一般不寫生産日期,而是直接註明最低有效期,也就是説很明確的寫上此産品到某年某月某日可以完全保證品質,而很多食品其實遠遠大於商家註明的保質期。這樣很多保質期過了,但實際上日期可以食用的食品就被白白扔掉了。
主持人:也就是説實際保質期是大於食品上標注的期限的,那麼這樣一來商家有沒有權利根據實際的情況去延長銷售的期限呢?
薛成俊:對,這正是問題所在,德國對食品安全問題非常重視,相應的法制法規很健全,處罰也極其嚴重。對因食品問題造成人員傷亡的企業和個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所以説商家是不會去冒這個險的。那麼在某一産品到期之前的幾天商家會大幅降價銷售,但是絕對不會出售過期産品。他們寧願將保質期推前,以保證食品品質萬無一失而不會去延長它的保質期,這樣做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食品安全是保證了,但是卻造成了我們前面説的新問題。
主持人:目前德國民眾的主流意見是什麼,有沒有一些實質的討論結果?
薛成俊:實質的結果還沒有,目前還是再一個討論的階段。我在廣播中也聽到過一些討論意見,總得來説很多年長的德國人認為應該繼續堅持目前所實行的最低保質期,即便會造成浪費也必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而年輕一代的德國人則普遍認為,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放寬保質期限,並且有些人還舉例,自己曾經食用過過期食品完全沒有問題。那麼我自己也吃過過期兩周的酸奶,確實沒有嘗出異樣,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很快東西都是成堆買了往冰箱了塞,很少去仔細核對它的保質期,只要不是發黴變質吃了也就吃了,但是前提必須是過期而不過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