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價上漲創紀錄 世行警告33國或臨社會動蕩

時間:2008-04-09 09:19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日益走高的世界糧食和食品價格引發各國關注。在6日結束的西方八國集團部長會議上,本不在議程的糧價問題成為熱點。有與會官員表示,該議題應當在今年八國首腦峰會上討論。

    糧價上漲連創紀錄

    此次會議為7月的八國首腦峰會做準備,但部長們中途“轉移”話題,討論糧食價格問題。他們認為,如果不解決日益上漲的糧食價格問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會受損。一名日本官員還建議,有必要把高糧價問題放到今年的八國首腦峰會上討論。

    據統計,世界主要糧食價格自2005年來已上漲80%。今年3月,大米價格達到19年來最高,小麥價格創下28年來最高。僅今年頭兩個月,世界糧食價格就上漲了9%。

    在泰國,大米價格上漲還加劇該國通貨膨脹。據統計,今年2月份泰國通貨膨脹率為5.4%,創近20個月來最高點。如果米價在短期內得不到控制,泰國通脹率有可能繼續上升。

    目前,世界糧食計劃署正準備一份清單,列出對糧價上漲“最為脆弱”的30個國家。這些國家有的是已經存在大量饑民,有的是因為糧價過高導致出現了大量新的饑民。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裏亞説,在世界糧價上漲中,“最令人不安的是窮人,他們受糧價上漲的影響最直接、最嚴重。”

  多種因素組合造成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喬塞特希蘭認為,糧價上漲由多種因素組合造成,如能源價格上漲,氣候變化影響農作物收成,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長和大力發展生物燃料等。

    有專家稱,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居民對肉類食品需求的增長,引發了穀物飼料供求緊張,從而推升了糧價。他們説,這些國家居民增加攝入肉類或乳製品消耗掉了更多飼料糧,如生産每千克牛肉需消耗近8.5千克穀物、生産每千克豬肉需消耗5至7千克穀物。

    但中印每年糧食進口量自1980年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表明兩國用於肉類生産的飼料糧基本處於自給自足狀態從這點來看,中印並不是構成糧價攀升的主要原因。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消費模式改變對全球穀物市場的長期影響不應忽視。”

    另一種説法是,發展生物燃料也是導致糧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據美國農業部預計,未來幾年內,美國玉米産量的1/3將用於乙醇燃料生産,2002年這一比例僅為11%。

    此外,專家認為,糧價走高與國際金融市場走向也有關。自去年夏天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歐美等國家多次下調利率,這些國家的固定收入投資回報率明顯減少。加上歐美股市屢屢下挫,急於為手頭資金尋找出路的投資者自然轉向商品期貨,包括農産品、能源和金屬等在內的期貨全面漲價。 
     
    相關新聞:

    中國、埃及、越南和印度,這4個大米出口量共佔全球1/3的國家,今年以來已通過關稅等手段收緊了大米出口;印尼表示也有此打算;在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菲律賓,政府調查人員上月底突襲各地糧食倉庫,打擊囤積大米的行為;世界銀行已經警告説,由於糧食和能源價格達到連續6年來的最高點,墨西哥、葉門等33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蕩”。 (節選自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