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02:03:32
台灣網

朝陽産業步入困境 內憂外患致中國光伏業面臨尷尬

時間:2012-08-24 08:51   來源:新華網

  我國是全球光伏組件企業的主要聚集地,輝煌期曾培育出無錫尚德這樣的國際領先上市企業。但隨著賽維LDK、尚德等巨頭的破産消息的不斷傳出,大量中小型光伏企業破産、老闆跑路的新聞頻現報端,中國光伏産業風光不再。曾經高投入、高産出、高利潤的“三高”光伏産業,似乎瞬間就走入了低谷。

  擴産速度過快 國內企業受重創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階段性的産能過剩導致了光伏業的寒冬。受到2010年光伏産品熱銷的鼓舞,去年下半年國內很多企業開始迅速擴大産能,這些産能正好在今年釋放,又逢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兩者疊加之下就造成了供需的進一步失衡。

  2011年全球的光伏組件産能約為50GW,其中中國已有及在建的組件産能總量約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裝機容量只有29.7GW。以此計算,去年一年中國的産能就能滿足全世界的需求,有約20GW的産能處於過剩狀態。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從行業發展角度分析認為,光伏産業作為朝陽産業,還處在飛速發展期,雖然目前的數據相差過大,但是按照歐洲光伏産業協會的預測,未來5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將至少增加138.2GW,長期看並不存在産能過剩。

  “每個處於快速發展期的行業都面臨産能擴張,但節奏至關重要,在光伏市場需求不明朗的情況下,國內光伏生産商産能擴張顯然過快。”李俊峰坦言道。

  此外,還有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原因是,光伏的市場空間看似廣闊,但太依賴政府補貼和傳統能源的比價,並且明顯依賴國際市場,不可控因素太多。而目前我國太陽能應用市場啟動緩慢。

  80%和0.8%分別是我國光伏産能在全球總産能的佔比和中國光伏應用市場在全球市場的佔比。懸殊的比例差距,映襯出我國光伏産業內外供需失衡的現狀。只有打開市場應用的大門,才能找到解決我國光伏産業産能相對過剩的鑰匙。

  需求“不給力” 企業跑量利潤低

  “如果不是遇到歐債危機,歐洲市場需求迅速萎縮,與我們之前的預期相差懸殊,光伏産業問題不會這麼早暴露出來。”李俊峰説,這也是産業步入寒冬的重要外部因素,透露出我國光伏業嚴重依賴出口的弊端。

  眾所週知,中國光伏製造産業在短短數年間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沒有改變的是,95%以上的産品仍然依靠國外市場消化。隨著歐債危機的不斷延續,歐洲對光伏市場的補貼大幅削減,市場需求出現大幅萎縮,再加上美國對中國光伏組件産品實施“雙反”,歐洲又可能步其後塵,使得中國光伏企業的生存雪上加霜。

  然而,歐洲市場需求萎縮並不是需求較以前低,相反今年還有所增加,但相對而言,當市場增長的速度遠低於企業擴充的速度時,也會産生過剩。

  2011年産能擴張的速度遠快於市場需求的增速,産能以100%的速度在增長,而市場需求的增速只有50%,這使得一年來光伏産品價格平均下跌約50%,市場銷售的光伏組件從1歐元/W降低到最低的0.48歐元/W,出現了企業出貨量增加,利潤卻在下滑的情況。

  “現在看企業的經營情況,已經不能從出貨量看了。有些企業為了維持生産,即使零利潤也在出貨。”超日太陽董秘顧晨冬坦言。

  分佈式發電有望解決需求瓶頸

  記者從國家電網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光伏産業發展尚處初期,光伏並網研究與檢測還是空白,帶來的光伏發電大規模並網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光伏發電産業的發展。幾年來,雖然國家電網公司正在積極進行智慧電網與新能源輸電線路建設,並著手解決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後的安全穩定運作、調峰調頻、調度決策等關鍵問題,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還不能滿足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上網。

  “並網問題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瓶頸,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政策,不要等各地過剩了才著急。”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建議。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勢是分佈式應用,應以與用戶用電相結合的方式安裝光伏系統,低電壓接入配電網,實現就近開發就近利用,而不應該集中建設大型光伏發電,以遠距離高壓輸電方式利用。

  現今,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已被提上議程。我國“十二五”將建立適應太陽能等分佈式發電的電網技術支撐體系和管理體制,建設30個新能源微電網示範工程,綜合太陽能等各種分佈式發電、可再生能源供熱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術,建設100個新能源示範城市和200個綠色能源示範縣。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是電力就地消納,電量可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不用遠距離送電,節省大量投資並減少輸電損耗;三是電源分散,接入系統電壓等級較低。相關行業對此翹首以盼,希望電網的建設能給國內市場的快速啟動提供便利通道。 (記者 韓瑩 葉健)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