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60董事長周鴻祎“猶豫了半年”的“一個重要的決定”之前,網際網路企業做手機雖然熱鬧,但多各自為戰、互不相干,而360特供機與小米手機開始在微博、論壇全方位罵戰升級時,用戶突然發現,這幫曾被諷為“玩票”性質的企業已經在手機配置、價格、銷售渠道等多維度展開全面PK:路子自己走,但要瞄著對手行動。
360死咬小米手機
周鴻祎正忙著與雷軍交戰,原因不是金山不是殺毒,而是手機。上週五,定價1499元的“小米青春版”雙核1.2G手機放購10分52秒預訂完15萬部,同一天,360宣佈推出首款360特供機1.0G雙核華為閃耀,價格也是1499元。雙方圍繞哪款手機更牛展開激烈交鋒。
360特供機,這是周鴻祎思考和猶豫了半年的決定,在硬體合作模式上,走了一條和小米有著天壤之別的路子:小米硬體自造,走上蘋果iPhone一代、二代、三代……升級的縱深路子,而360特供機是橫向撒網,所有可能的品牌手機廠商都有可能,華為充當了急先鋒。
不過,關注網際網路手機人士都已經眼光放亮:毫無疑問,不是百度、不是阿裏雲也不是盛大,小米手機是360特供機目前最大的敵人。知名IT評論人洪波直言,小米刺激了周鴻祎,而360特供機意在阻擊小米。另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從業人士進一步解讀為,周鴻祎只恨出手不夠迅速。
時間倒回一年前,小米手機還只是雷軍等小米公司幾大高管守口如瓶的秘密,而如果沒有幾乎同時段阿裏雲以及後來的百度易、盛大Bambook以及騰訊、新浪微博“擦邊球”性質的定制機,網際網路手機江湖的水不會像現在這般深。
本報記者曾在今年2月獨家獲悉360手機的消息。按照當時的説法和其官網無意間放出的“QIHOO360手機”概念圖,360手機的最大可能是走更為類似小米的路線,而非今日聯合華為等廠商的“特供機”,360方面當時也並未否認此説法。
不過,在周鴻祎真正出手時,這個世界已經變了樣,作為其最活躍的競爭對手,小米手機在一季度末先後曝光多項“彰顯實力”的數據:累計出貨200萬部,單月出貨突破50萬部,雷軍預測年底産能達到1000萬部,小米公司甚至有底氣邀請近百家媒體參觀其倉儲物流中心和英華達、富士康的生産線。
事實上,周鴻祎本人也多次強調,對於對手他一向實事求是,“對小米手機這種模式持肯定態度,它是第一個做網際網路手機的”。
開始性價比PK
不過,周鴻祎認為,不管在網際網路你如何呼風喚雨,但在手機這塊兒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更準確地説,國內網際網路手機起跑線是基於安卓的起跑線,這是開源開放的市場,也是豐富多彩但環境複雜的市場。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4月國內出貨的智慧手機中,86.5%採用了Android作業系統。4月新上市的166款智慧手機中,有161款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就如何解決Android版本分裂問題,雷軍曾表示,當産業格局清晰,只剩下3家品牌時,問題會迎刃而解。雷軍希望小米是最後的3家品牌之一,而百度、360以及盛大和阿裏雲也不會希望自己是被淘汰者。
從小米、阿裏雲出手算起,各大網際網路企業試探一年後真正開始性價比戰爭,周鴻祎和雷軍聯袂演繹了第一波PK浪潮,由於微博傳播、粉絲助陣、水軍疑雲等多因素參與,這場性價比PK的發酵效果異常。
全球最大手機晶片廠商高通副總裁沈勁助陣雷軍,指出“小米青春版使用的是高通的驍龍S3晶片(雙核1.2GHz),CPU使用高通自行設計的Scorpion架構,綜合性能超過標準的ARM A9”。而ARM A9正是360首款特供機的CPU架構,周鴻祎援引美國卡內基梅隆電腦機器人專業博士鄧侃的觀點指出小米青春版的A8CPU架構不具備絕對競爭力,“A8和A9架構CPU的主要區別有兩個:處理速度上,A9的處理能力可以達到2.50 MIPS,而A8的峰值只有2.00 MIPS;二級暫存上,A9峰值是8MB,而A8隻有1MB”。
雙方PK焦點也延伸到CPU廠商能力、手機螢幕大小、記憶體大小、攝像頭配置等細節層面。小米方面堅持認為“頂尖公司生産的擁有較高主頻的CPU”是手機性能關鍵,而周鴻祎強調“智慧手機未來比拼最重要的就是螢幕”,認為在同等價位下,360特供機螢幕和記憶體比小米更具優勢。
360方面稱,將聯合更多廠商推出更多不同價位但配置比高於競爭對手産品,周鴻祎將之描述為,網際網路手機的開放策略,或幫助收集廠商更好的網際網路化。
截至記者發稿前,雙方的爭吵涉及了質疑銷售、質疑行銷手段等更多競爭維度。行業觀察人士趙楠指出,小米選擇重資産,因為雷軍知道,保證不了好的終端産品就起不到規模上的入口作用。周鴻祎的輕資産開放論聽起來性感,但如果合作夥伴手機産品不給力,照樣勾不到用戶。“所以首先是保證終端的品質,價格替代不了品質,不貼360牌子那是轉移風險。周鴻祎依然會去講他的段子,目的是吸引合作廠商,用戶其次。”
圈地速度必須更快
各方聲勢不小,但仍需市場檢驗。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4月,全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528.7萬部,比上年同期增長16.6%。其中智慧手機出貨量為1811.4萬部,市場佔有率過半。這是智慧手機年出貨量超2億部仍增長的時代。
換個數據看,最高調的小米手機累計出貨量200萬部,其他企業更是略顯尷尬,相比層出不窮的國産智慧手機品牌以及多年來一直大軍壓境的蘋果、HTC、三星,網際網路手機還只是一個量級很小的概念。
量級尚小,造勢何為?周鴻祎在其手機“四化”理論中著重指出,手機將走進硬體免費、內容盈利時代。而雷軍在將小米打造為世界一流公司的“鐵人三項”理論中:硬體+軟體+網際網路服務構成手機行業未來。這些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有著最時興也最一致的觀點:網際網路手機或者手機網際網路化代表了未來趨勢。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解釋原因認為,網際網路用戶的增長速度以及增長潛力,已不及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數,佈局移動網際網路是大勢所趨。網際網路企業進入手機領域,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配合佈局移動網際網路戰略,聚合用戶到自己的平臺上,後續通過應用和流量掙錢。“從事手機業務只是他們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一個工具,並不以傳統手機廠商的方式運作産品。”
而從用戶層面講,截至目前,手機仍是移動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入口。在這場俗稱“移動網際網路入口”圈地戰中,由於網際網路企業固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內容資源層面的實力,出貨量級尚小甚至還沒有發貨的小米、阿裏、百度、360、盛大反倒吸引了最多的眼球。
雷軍曾感慨:“像蘋果一樣基於一款手機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鏈打造十分困難”,而小米公司副總裁黎萬強也曾告訴記者,同一品牌手機銷量達不到500萬部甚至更多,內容盈利基本免談。
花費精力做出漂亮的銷售業績,這是網際網路手機最關鍵命題,配置戰、價格戰、渠道戰、行銷戰、售後服務戰將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