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進一步告訴我們,在原料搶購戰異常激烈的今天,政府對當地糖料業進行了更加全面的控制,企業對接企業的並購已經幾乎不存在。
企業家們已深諳此道,無論到哪投建産能都是“政府牌”先行。以中糧屯河廣西崇左甘蔗制糖迴圈經濟項目為例,為了進入廣西最大的食糖生産地區——崇左,公司與崇左市城市工業區管理委員會達成了合作框架協議,利用崇左甘蔗資源,投資建設精製糖及其他高端糖和配套産業,發展迴圈經濟。
掌握當地糖業資源的政府自身也傾向於引進大企業大集團,藉以調整制糖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做大當地食糖産業這塊蛋糕,增加GDP和稅收。
同時,寡頭時代的競爭還必須在精耕細作中培育比較優勢。對已經進入原料産區的競爭對手來説,當地政府對糖料種植業的“規劃”和“引導”只是保障原料供應的“標”,提高種植戶收益才是保障原料供應的“本”。
根據農業部和中國糖協的統計數據,在其他經濟作物競爭和勞動力、生産資料成本上漲雙重衝擊下,全國甜菜種植面積一直呈下降趨勢,從1990年的670千公頃降至2010年的219千公頃;食糖産量也自2007年達到峰值後出現大幅回落,相比2007年的1305萬噸,2010年國內食糖産量下降了約30%。
為了提高種植戶的種植熱情,制糖企業各施其法。中國證券報記者根據此前媒體報道的資料找到的方法有:大舉普及科學技術,努力推廣良種良苗,機械深耕;或者通過改善蔗田生産的基本條件,廣泛推廣蔗田間套種玉米、西瓜、馬鈴薯以及其他果菜的技術,不斷提高蔗田的綜合收益;還有的企業致力於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生産。
走出國門或是出路
但是,努力搞好與糖料産區政府之間的關係、提高農戶種植糖料的積極性,以及提高糖料作物的單産,都無法從真正意義上解決國內食糖業面臨的原料“喂不飽”問題;在食糖生産增長空間有限和消費穩步上升的現實面前,未來國內食糖供需缺口將長期存在,並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
於是,糖料大戰的範圍從國內延伸到了國外。2010年,光明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糖業企業西爾斯公司旗下糖業和可再生能源業務,遭遇新加坡豐益國際中途狙擊,慘敗出局。但光明集團高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事件不會影響光明集團在澳洲的戰略佈局。
在光明集團海外糖業收購折戟一年後,中糧集團打敗世界兩大糧食巨頭路易達孚和邦吉,成功收購澳洲最大制糖單廠——具有260萬噸甘蔗處理能力的Tully糖業。2012年,中糧集團擬將新收購的Tully糖業轉給中糧屯河,使中糧屯河進入海外優質的食糖産區,邁出全球化佈局的第一步。同時,中糧屯河還將全面接手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糖進出口業務及相關資産。
根據中糧屯河對外公佈的數據,中糧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食糖進口貿易企業,2008年至2010年,其食糖進口量分別達到國內食糖進口總量的47%、56%和59%。一旦中糧屯河全面接手中糧集團旗下的食糖進出口業務及相關資産,屆時中糧屯河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食糖貿易商,其進出口渠道優勢將更有助於企業進一步佈局海外市場。
在原料大戰愈演愈烈的同時,未來的糖業巨頭們也在積極打造全産業鏈,以避開原料和生産環節的激烈競爭。據了解,光明糖業已明確確立了“資源+網路+物流+期現貨+電子商務”的 “五位一體”全國産業戰略;而從到廣西新建精製甘蔗糖廠、收購雲南甘蔗糖廠,再到跨出國門收購澳洲甘蔗糖企業,再到收購大股東下屬原糖進口業務並新建精加工糖廠,中糧屯河橫跨國內、國際食糖生産、進口原糖深加工的大食糖業務版圖正在初步建立。當然,無論企業選擇何種方式擴張,都離不開資金支援。業內人士判斷,南華糖業擬登陸A股市場預示著更多糖業巨頭將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屆時獲得資本支援的國內食糖業競爭會更加激烈。(記者 周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