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日漸緊缺的淡水資源,一邊是白白排放的可用中水;一邊在遠距離調水,一邊又將身邊的中水放任自流。隨著水資源的日漸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被稱為“第二水源”的中水回用日顯重要。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調查中了解到,以迴圈形態運作的中水回用産業,目前産業鏈基本處於斷裂狀態,上游的污水處理、中游的中水再處理和下游的回用客戶各自為政,致使我國大量的城市中水都白白排放了。
産業鏈上游缺少買家:中水只能排河道
中水也叫再生水,是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達標水,一般為二級處理。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質介於上水和下水之間,故名“中水”。
“現在不是缺少中水資源,而是缺少買家。”甘肅平涼市崆峒區給排水公司總經理高林在談到中水回用時説。“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
崆峒區給排水公司所轄的平涼天雨污水處理廠是“十五”期間甘肅省的城區污水回用示範工程,總投資1.4億元,2005年10月建成,一期工程設計日處理污水3萬噸。
“目前的實際污水處理能力為每日1 .6萬噸。”天雨污水處理廠廠長楊文平説,“就是這1.6萬噸,也找不到下家。”
天雨污水處理廠的不遠處就是華能平涼電廠。楊文平説,當初之所以將兩個企業建設的如此之近,就是為了將這裡處理的中水,用於平涼電廠的冷卻用水。
但是,平涼電廠基本不用天雨的中水“電廠已經做到了自身的水迴圈使用。”平涼電廠策劃部化水專工王振宇説,“加之目前使用的是空冷機組,冷卻水用量比濕冷機組減少了70%,所以外面的中水基本不用。”
甘肅水資源每人平均佔有量為1100立方米,僅為全國每人平均佔有量的1/2,屬於嚴重缺水地區。按道理,在這樣的缺水地區,中水的利用空間很大,但是中水的回用並不多。
記者在甘肅省採訪時,政府主管部門、污水處理廠和企業普遍反映,目前經過二級處理的中水量很大,但因沒有客戶,基本都是直排河道。
“甘肅每年的污水排放總量約為4.19億立方米。”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胡松濤説“每年處理的污水量為2 .62億立方米,佔總排放量的62.5%。”
從理論上説,2.62億立方米的污水處理量,就相當於2.62億立方米的中水量。“除了少量的綠化用水外,社會對城市中水回用很少。”胡松濤説。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通報的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作情況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2996座,處理能力達到1.33億立方米/日,一季度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89.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89%。但是,中水回用量到底有多大,卻沒有一個統計數據。
那麼,中水回用到底能給城市增加多少水量呢?一些業內人士粗略估算了一下,城市供水量的80%變為城市污水排入管網中,收集起來再生處理後70%可以安全回用。二者合計起來,即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變成中水回用到城市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上,置換出等量自來水,相應可增加城市一半的供水量。
楊文平説,理論上,中水可用於工業生産、農業灌溉、城市景觀、市政綠化、生活雜用、地下水回灌和補充地表水等。
但記者了解到,目前,甘肅中水回用途徑很窄,基本都用在城市綠化方面。“單純就平涼市來説,面對日處理1.6萬噸的中水,僅用在綠化上,顯然是用不完的。”高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