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有局限,地溝油檢測辦法或許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但改革地溝油所暴露出的管理體制之弊端,並不存在任何難以逾越的障礙,關鍵在於要下決心去做。
地溝油檢測又成了懸而未決的難題。據《新京報》報道,衛生部稱,此前從7家技術機構徵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經專家論證後,尚不能作為地溝油的有效判斷手段,有關部門將再向社會公開徵集方法。
當公安部門在全國轟轟烈烈嚴打地溝油時,地溝油有效的檢測方法至今難産,無疑是個尷尬。但這並不説明地溝油就可以成為脫韁之馬,畢竟目前被專家否定的地溝油檢測法只有5種,從科學試驗的角度來看5個樣本太少,期待儘快能徵集到更多的方法供檢驗測試。
不過,地溝油檢測標準難産也在意料之中,地溝油的原料來源複雜,沒有固定的成分,想弄一套固定的標準去甄別它,顯然並非易事,加之近些年來地溝油煉油技術“進步神速”,想通過一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來判定其身份,也被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本著對科學的尊重,地溝油檢測標準難産倒沒必要苛責。
因為,無論地溝油成分多麼複雜、“潛伏”多麼深,它和正常食油必有不同,以全民之力,找出二者的差異,是遲早的事。
現在,值得反思的則是,有關方面對地溝油檢測問題的關注為什麼如此滯後?當地溝油産業已有興盛之象、黑作坊頻頻被曝光時,一些部門和專家卻輕描淡寫,甚至否定地溝油上餐桌的可能性,導致全面整治一拖再拖,如今等到抓人、封廠,才猛然發現地溝油檢測標準尚沒確定。相關部門監管責任的失察,可謂教訓深刻。
人們希望地溝油檢測方法早日出臺,但更要看到,地溝油的治理,關鍵在於源頭,也就是應在嚴控地溝油的原料,嚴打地溝油的産銷體系上下足工夫。對此我們做得遠遠不夠。
地溝油原料基本處於失控狀態,如雖然一些地方要求餐廚垃圾集中處理,然而真正進入處理體系的餐廚垃圾只是少數,絕大部分去向不明,但餐飲企業普遍未安裝處理設備,餐廚垃圾專業的運輸、回收及加工體系,也付之闋如。處罰也相當寬鬆,未建立一經發現即責令關門的“一票否決制”。
地溝油生産一度成為公開的秘密。現在地溝油生産窩點的規模與此前的小作坊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一些地方政府卻長期熟視無睹,有的甚至還頒發了合法證照。眼下,針對地溝油的嚴打正在進行,高壓之下,黑窩點當然紛紛隱匿,可是,倘若地方政府對地溝油的輕忽和縱容態度不改,嚴打之後,誰能保證地溝油不會捲土重來?
由於技術的局限,地溝油檢測方法或許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但改革地溝油所暴露出的管理體制之弊端,並不存在任何難以逾越的障礙,關鍵在於要下決心去做。
昨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北京掛牌。這是實現食品安全“預防為主、科學管理”的重要舉措。從源頭到預防類似的舉措越來越多,地溝油或將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