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十個風電清潔發展機制(C D M )項目被聯合國暫停核準的傳聞有了定論。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前舉辦的聯合國C D M執行理事會(E B )第51次會議上,中國最終有10個風電C D M項目被拒絕,其餘項目則進入復審或修改階段。執行理事會給出的拒絕理由是,中國調低風電上網電價可能會導致投資者投資動機改變。
“這完全是一個莫須有的責難,如果像風電這樣的項目都不能做C D M的時候,我們還能夠做什麼?”大唐水電物資公司C D M辦公室主任唐人虎説。唐人虎等業內人士呼籲“中國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碳交易市場已迫在眉睫。”
中國興起“碳交易試驗”
當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深圳等城市于2008年相繼成立環境交易所的時候,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正好在20年前的1988年,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籌辦正式啟動。不過相比證券交易,這次中國環境交易市場的起步只比西方落後了5年。
記者了解到,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環境交易所現在主要業務是節能環保技術交易、二氧化硫排放權交易和排污權交易。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和碳排放權供應國,不過中國目前並不承擔強制減排的義務,所以“碳交易”對於中國環交所來説還不是主要業務。
“中國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碳交易市場,但必須先行先試,未雨綢繆,否則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就會措手不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下稱“天交所”)研究規劃部副經理鄧羽騰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碳交易試驗”在國內各大環境交易所進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也參與其中。
2009年6月18日,北交所與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 lueN ext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8月5日,北交所在成立一週年之際達成了首單自願碳減排交易,奧運會限行期間部分市民通過綠色出行方式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北交所掛牌,其中的8026噸指標被一家汽車保險公司以27 .7萬元的價格購得。此前一天,上交所也宣佈正式啟動“綠色世博”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和平臺。
天交所是國內首家綜合性排放權交易機構,由中油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産權交易中心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三方出資設立。2009年9月,天交所發起“企業自願減排聯合行動”,得到了中石油、華電、中國鋁業在內的30多家企業積極響應。緊接著,天交所又達成了國內第一筆以碳足跡盤查為基礎的碳中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