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一九四九》在臺北出版 展現大時代悲劇

時間:2009-10-14 08: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書《太平輪一九四九》出版機構十三日在臺北舉行發表會,多位罹難者家屬齊聚一堂,紀念那段大時代悲歡離合的兩岸歷史悲劇。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隨著國共內戰局勢變化,定期往返上海與基隆間的太平輪,從上海開出年關前最後一班船。子夜時分,超載且沒有挂信號燈的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迎面撞上,沉沒于浙東舟山海域,生還者僅三十六名,近千名乘客罹難。太平輪也因此被稱為東方“泰坦尼克號”。

  據統計,該班太平輪還裝有來往兩岸商家的大量貨物,及“中央銀行”重要卷宗十八箱、許多國民黨黨史資料等。

  《太平輪一九四九》作者張典婉是二00五年《尋找太平輪》電視紀錄片的主要採訪者,紀錄片推出後,各方迴響不斷,也讓更多大時代的故事浮出水面,她不僅繼續記錄這些故事,也決定將這些故事寫成口述歷史,將更完整的太平輪事件始末以及尋訪生還者、罹難者家屬以及製作紀錄片製作過程集結成書。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到會場致意。他在該書推薦序中提及,“太平輪事件”這個大時代悲劇,是許多家庭痛苦的記憶。他歷數中國近代因清室不振,歷經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直至甲午戰爭,即使後來的洋務運動,仍無法挽救頹敗的古老國家。於是春帆樓的一紙條約,開啟臺灣孤懸海外的命運。爾後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的一連串戰爭,將國家推向更危亂的境地。

  他援引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後説,記住這段因戰火而造成的兩岸大遷徙,就是期望國要盛、家要強,進而記取歷史的教訓,忘記仇恨,向前邁進。

  現場錄影介紹,目前唯一能採訪到的生還者,是香港馬拉松名人葉倫明老先生。他六十年前逃過死劫,一九八0年代從內地到香港定居,獨自過著儉樸的生活。他天天慢跑,還參加腳踏車、游泳、慢跑三項鐵人比賽,葉倫明一直用他自己的方式長跑來紀念當年死難的朋友。

  臺灣創作歌手謝宇威演唱當年歌曲《少年的我》,大提琴家張正傑演奏《巴哈無伴奏協奏曲》,為現場增添懷舊與感傷的氣氛。

  主辦者“商周出版”表示,六十年過去了,兩岸已開啟自由往來。罹難者親友將於十一月上旬于舟山群島白節山洋面舉辦“太平輪罹難六十年祭祀追悼”活動。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