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業內,金馬獎被認為是華語影片設置的最高獎項。第49屆金馬獎上,大陸導演高群書憑藉其作品《神探亨特張》斬獲令人垂涎的最佳劇情片大獎,大陸影片《殺生》和《浮城謎事》也各獲兩獎。
近些年,大陸影片和導演、演員在臺灣備受好評,以至於眼紅的綠營“立委”居然妄出“停辦金馬”的狂言。過去,金馬獎一直拒絕大陸影片參評,直到1996年才開放。
大陸影片的成功,表明大陸在巨大的華語影片産業中的地位越發突出,兩岸影視産業的合作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臺灣本土電影政策放寬
幾年間臺灣越來越多的本土電影渴望進入大陸市場。對此2012年底,國家廣電總局頒布了《關於加強海峽兩岸電影合作管理的現行辦法》,對臺灣影片作出認定。臺灣本土電影進入大陸院線上映的政策被放寬。此後被認定為臺灣影片的內容,將作為作為進口片在大陸發行,並且不受進口影片配額限制。也就是説,只要是經國家廣電總局認可的臺灣影片,便可以作為進口影片,無限量在大陸公映。
截至目前,大陸已引進《雞排英雄》、《愛到底》、《翻滾吧,阿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殺手”歐陽盆栽》、《賽德克 巴萊》等多部臺灣本土影片。從《海角七號》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臺灣愛情片獨有的清新、浪漫又不失喜感的風格,漸漸成為華語影壇的流行風潮。
但細心觀察,《海角七號》和《賽德克 巴萊》似乎來了大陸都有點水土不服,叫好不叫座,票房成績並不理想。這主要歸結在兩岸文化差異的問題上,《賽德克 巴萊》講述的是臺灣原住民,導演魏德勝還專門為不了解臺灣歷史的大陸觀眾剪了2個多小的“精華版”。可影片在經過一個首映週末後,大陸只收穫1350萬新台幣的票房。同樣的問題在《海角七號》大陸公映時候也曾出現,沒有足夠的切身感受,大陸觀眾對臺灣本土題材的電影顯得很疏離。但也有不少影視人堅信,因為不同,因為會有碰撞,才有可能産生精彩的東西。
反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卻因主打“熱血”、“友情”、“青春”、“初戀”的題材,引發觀眾共鳴與理解,在大陸受到追捧,收穫票房3.15萬億新台幣。
兩岸電影合作打開方便之門
即便如此,提出質疑的聲音依然存在,臺灣小成本小製作的電影登陸後,如何挑戰好萊塢大片?這其中,也有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大陸市場對華語片有很多的保護措施,對美國電影的進口配額只有每年的33部,而對臺灣則是無限量,市場空間上臺灣電影産業就已佔據天時地利。
其次,相較于大陸電影或香港電影,臺灣的優勢在於臺灣年輕影人有豐富的創造力,天馬行空,想法純潔。導演李安也表示,臺灣電影創意、思想比較活潑、調皮,“雖然産業規模比不上大陸那般‘重工業’,但至少能做到‘輕工業’”。
第三,臺灣近年來通過偶像劇培養出的年輕明星,如趙又廷、彭于晏、阮經天等,具有良好的觀眾基礎。
此外,相對而言,大陸電影雖然熱錢多,投資多元化,但片型重復,內容單調,且盲目跟風,造成大片獨佔市場。曾經參與合拍片《飲食男女2》運作的韓女士認為,大陸臺灣合拍片能促使兩岸電影人互相彌補,回到踏實的製作上去。目前來看,描寫人性和愛情的現實題材,是最受兩岸推崇的電影主題。
臺灣投資人享受大陸市場紅利
從去年年底開始,兩岸的電影合作越發密切,《幸福額度》、《星空》、《love》、《飲食男女2》、《痞子英雄》等兩岸合拍片就陸續進入大陸影視。近日,根據臺灣時尚愛情電視劇《犀利人妻》改編的同名影片,又將於賀歲檔登陸。
很多臺灣影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長遠看來,合拍才是臺灣電影的真正出路,因為臺灣市場沒辦法滿足大製作需要。導演李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臺灣要深入與大陸的合作,因為唯一有潛力能與好萊塢相抗衡的只有大陸。”
而關於近日出臺的《現行辦法》也有規定,只要飾演影片主要角色演員中,大陸演員不少於總數的1/3,就可被認定為是合拍片。電影在大陸發行,享受國産片待遇。此外,《現行辦法》規定,兩岸合拍片在大陸享受的分賬比例提高。如果是臺灣本土電影進入大陸市場,分賬比例按進口片計算。大陸進口片分賬年底由原先的13%漲到25%。但如果合拍片,進入大陸上映則算是國産片,而大陸的國産片票房分賬是45%。數據顯示出的滾滾紅利,不言而喻。
電視、綜藝合作仍在曲折中前進
現在大陸電影在臺灣電影院線每年僅有10部映演的配額。2012年申請開放剛一開始就收到19部影片申請,整年度的配額隨即分配完畢。引發收視狂潮的大陸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在進入臺灣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播出後,連播三遍仍高燒不退,收視率不僅超過同時段《康熙來了》,更在島內掀起一股學“甄嬛體”熱潮。
類似的情況還有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有臺灣網友説,大陸選秀歌手與臺灣“打動人心”路線不同,大陸選秀歌手則更強調專業性和技巧,聲音辨識度高,專業水準高,所以好看。《中國好聲音》在臺灣年輕人中掀起的持續關注熱,也讓人不由得開始審視大陸音樂選秀節目在臺灣的穿透力。
此前,兩岸電視、綜藝節目的交流多以臺灣向大陸輸送內容居多,比如《流星花園》、《命中註定我愛你》、《康熙來了》、《星光大道。一度,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讓臺灣影視圈從企劃、製作到演出人員都具有非常高的市場敏感度。
然而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特別文化交流邁向深入,臺灣民眾已經慢慢開始了解大陸,並渴望從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中尋求共鳴。
有相關人士表示,兩岸應以更為“開放、互惠、平衡、對等”的方式來推動影視業界的合作,一方面促進良性競爭,一方面推動互助合作。此外,隨著大陸影視新政的施行,將有眾多的影視作品走入兩岸文化市場,通過共同的文化記憶,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共同繁榮兩岸影視産業。(編輯張依依)
專家點評:
在2012年底,國家廣電總局頒布了《關於加強海峽兩岸電影合作管理的建議辦法》,對於兩岸合作拍片、臺灣影片到大陸播出、臺灣業者在大陸投資改建影院等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辦法,有利於推動影視産業合作的發展。
在2012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中影集團、中視總公司等影視類品牌首次參展,臺北的影片商業同業工會組織了40多家臺灣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一起參加文博會。這産生了兩岸影視産業的集聚效應。
這兩年臺灣的一些影片,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賽德克 巴萊》等在大陸上映之後刷新了票房記錄。而大陸的影視市場也在蓬勃發展。這樣的市場兩岸一定要共同爭取並且做大,才有利於兩岸影視的進一步發展。(社科院臺研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