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人士因為眼睛看不見,他們的謀生手段除了從事按摩工作以外鮮有其他方式。臺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寧波榮譽市民毛葆慶希望能通過音樂來幫助視障人士提高自信及生存能力。24日,在他的牽線搭橋下,臺灣長榮交響樂團與3位臺灣著名的視障音樂家來寧波舉行音樂會。毛葆慶認為,音樂是視障人士最好的生活技能,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人士來關心、捐助視障兒童在音樂方面的發展。
據了解,毛葆慶先生是寧波北侖人,2005年以來,他多次向家鄉視障人士捐贈眼角膜、應用於白內障手術的人工晶體、擴視儀等,並推動寧波、臺灣兩地眼科專家合作幫助寧波視障人士恢復視力。
24日,毛葆慶又向寧波市貧困白內障患者捐贈50例人工晶體,並將與寧波眼病醫院合作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施行手術。此外,經毛葆慶牽線搭橋,臺灣長榮交響樂團與3位臺灣著名的視障音樂家將於24日晚在寧波舉行一場音樂會。
毛葆慶希望,這場音樂會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推動社會各界更好地關心、關愛視障人士這一群體,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士來關心、捐助視障兒童在音樂方面的發展。
“盲人不應該僅是從事按摩工作。”毛葆慶認為,視障人士通過學習音樂不僅可以擁有一項生活技能,還可以幫助視障人士提高自信。“這樣,他的生活就會完全改變,因為這跟盲人按摩的工作完全不一樣。”
對此,臺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盲人作曲家張育豪有很深的感觸,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認為音樂使自己的生活達到了另外一個理想狀態。“我視障的時候差不多12歲,那個時候開始接觸音樂。”因為視障,他走上了音樂道路。
在張育豪看來,音樂可以成為視障人士賴以為生的一項技能,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藝術追求。在臺灣,視障人士從事最多的職業是按摩,其次是音樂。張育豪説,那些優秀的人可以成為視障音樂家,其他人則能成為視障音樂工作者。據介紹,目前臺灣視障人士在學習音樂後,有很大一部分人進入了教學領域,最基層的也在從事街頭藝術表演。
張育豪認為,視障人士學習音樂的門檻其實並不高,只要音感不是太差,而且又能買的起樂器,就可以學習音樂。
據了解,此次音樂會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寧波市海外聯誼會、臺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和臺灣張榮發基金會聯合舉辦。寧波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施金國表示,舉辦這樣的慈善活動能促進寧波和臺灣之間的交流,喚起社會關心、關注視障弱勢群體,增進社會進一步和諧。(記者徐小勇 實習生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