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慕宗的作品《寶來國中支教記》獲得十佳DV三等獎(台灣網 徐維彬攝)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自從兩岸通航之後,很多大陸游客來臺旅遊,帶動了臺灣旅遊産業的發展。一位日月潭飯店的老闆曾美滋滋地説,現在店裏天天開業客滿,以前可是一週基本上就一天。
臺灣旅遊更加方便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最直接的溝通。這不週德慶在龍虎塔時就碰見這樣一位77歲的老太太。她十幾歲就跟隨父親來到了臺灣,在臺灣已經生活了60多年。他們聊到舞蹈,興起之時,還在廣場上共舞了一段倫巴。而臺灣導遊張彥魯在提到北京奧運會時,臉上也洋溢著驕傲的神情。張彥魯還説了自己名字的由來:“我父親是山東人,我母親是福建人。我父親1949年來到臺灣,父親為了讓我不要忘記祖籍山東,所以在我的名字裏特意加了個魯字。”
旅臺歸來之後,周德慶説自己心目中添了一份惦念:在看天氣預報時,必須要看看臺灣的天氣狀況;想想臺灣導遊張彥魯這位光棍有沒有找到自己的美嬌娘……臺灣已經深深地牽動了他的心!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裏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熟悉的旋律激蕩在每個人的心中。
搭建兩岸便捷的平臺 你我共參與其中
馬興堯製作的DV短片《寶島一瞥》用一種直觀的方式直接記錄了寶島同胞的日常生活情景。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可愛小松鼠在朝暉的沐浴下,活躍在樹叢間的;迎著朝陽,陸陸續續來上學的學生;在夕陽的伴隨下,一些學生在馬路上進行交通執勤;寧靜的馬路,一位遛狗老人在彎著腰,用紙巾清理著狗狗的糞便;穿梭在各種小巷裏,臺灣同胞們那種平淡和諧的生活、質樸的民風;一位身穿橄欖綠的舊式軍裝的老兵與馬興堯親切交談著……老兵説,自己1949年來到臺灣,人老了,感覺落葉要歸根,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可以回大陸自己的故鄉看一看,走一走。
“《寶島一瞥》讓我形象直觀地體驗了一把臺灣生活。隨著片子的播放,我都可以感覺到那種夾雜著海水氣息的寶島和諧、質樸之風迎面吹來。”一位觀眾説。
談起這次的大賽,周德慶激動著説“太好了!太有必要了!”他説這次大賽為老百姓提供了一個表達心聲的平臺,為兩岸民眾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促進了更多的民間交流。
解慕宗説這次比賽是很多人更直觀地看到了最真實的兩岸同胞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增進了雙方間的交流。而開展網路投票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到了其中,擴大了兩岸交流的影響力,實現了“你我共參與”。(台灣網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