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臺兒莊古城:海峽兩岸交流的感情紐帶(圖)

時間:2010-05-06 09: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4日,人流如織的臺兒莊古城。記者劉龍 攝

  5月4日,山東棗莊市重建的臺兒莊古城一期核心工程“臺城舊志”景區試運作,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應邀出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標誌性建築泰和樓的奠基儀式,並參觀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臺兒莊,這座經歷過殘酷戰爭洗禮的小鎮,再次成為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目標。

  共同紀念一段歷史

  走進重建的臺兒莊古城,仿佛進入時空隧道:明清風格的建築古色古香,韻味醇厚;摩肩接踵的南北遊客,再現當年“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 ”的繁榮;舊照片上的滿目瘡痍,瀰漫出70年前的戰火硝煙——正是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血戰,讓人們永遠記住了臺兒莊這個偏遠小城。

  1938年3月下旬,侵華日軍為進攻戰略要地徐州,派兩個精銳師團3萬多人分擊合進臺兒莊。在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堅守臺兒莊的中國軍隊第二集團軍將士,炸掉運河浮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與日軍展開異常慘烈的廝殺。雙方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範圍裏,血戰16天,中國軍隊殲敵1萬餘人,以3 萬人的代價贏得了臺兒莊大捷。

  在現代戰爭史上,臺兒莊戰役是中國在正面抗日戰場上取得的首次大捷,臺兒莊因此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為紀念臺兒莊大捷,當時的國民政府曾決定“在臺兒莊重建新城”。雖然這一願望終未實現,但“臺兒莊”三字一直聯結著海峽對岸同胞的心。

  1986年,大陸首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抗戰的影片《血戰臺兒莊》上映,在海峽兩岸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該片在臺灣公映後,島內許多報刊紛紛載文高度評價,一些國民黨將領也稱讚:“中國共産黨有這樣的胸懷來拍攝臺兒莊大戰,真是了不起!”

  此後不久,臺灣當局決定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這是海峽兩岸隔離近40年後臺灣首次開放在臺人員回大陸探親,兩岸堅冰開始悄然融化。

  早在1992年,臺兒莊區政府拿出半年的財政收入3000萬元,建了一座大戰紀念館。1996年,紀念館被國家6部委確定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7年,紀念館又被列入中央財政撥款管理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8年4月8日,臺兒莊大戰勝利70週年之際,棗莊市政府對外宣佈:重建臺兒莊。

  兩岸交流的感情紐帶

  “在兩岸關係趨暖、交流加強的背景下,臺兒莊是兩岸交流不可多得的紐帶,必須科學開發保護!” 棗莊市市長陳偉説。

  陳偉認為,昔日的臺兒莊在二戰戰火中夷為平地,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揚威不屈的象徵,也是古運河文化的縮影、符號和標誌,既有政治價值,也有文化價值。

  如何重建臺兒莊?棗莊市政府的理念是“存古、復古、創古”。完整保存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古跡,並按照資料恢復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建築。打造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一座融南會北、中西合璧文化特徵鮮明、古河道、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遺存完整的運河文化代表城市,使古城既承載起促進海峽兩岸交流與合作的重任,又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臺兒莊重建,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臺辦主任王毅先後多次聽取棗莊市政府的彙報。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給予大力支援,將臺兒莊古城重建列入全省100個重點工程和100條精品旅遊線路。

  2008年11月,棗莊市政府代表團赴臺訪問,先後拜訪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等人。“胡錦濤先生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講話有博大胸懷,臺兒莊的重建可以看出共産黨的博大胸懷。”“臺兒莊戰役是中國軍隊打的,了解這段歷史,臺灣人應該知道臺灣是中國的。”臺灣各界紛紛對臺兒莊重建的意義給予高度評價。

  2009年12月,大陸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臺兒莊成立。作為基地標誌性建築的泰和樓,位於古城核心區,由海峽兩岸知名專家聯袂設計,既反映歷史變化和文明傳承,又凸顯磨難和戰爭的痕跡,將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成立,在海內外受到持續關注。那一段時間,棗莊市臺辦相繼收到4000多個問詢電話,其中不少是臺兒莊大戰犧牲軍人的後代,他們有的想來參觀交流,有的表達了投資的願望。(記者 徐錦庚)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