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美國始終是兩岸和平的“絆腳石”

時間:2012-06-12 09:44   來源:人民網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總是不停地設置議題,把中國大陸拖入無休止的“問題魔方”之中,或是“兩面下注”,以謀取美國的最大利益。在近期兩岸相對比較“平靜”時,享有“華盛頓思想庫”、“影子內閣”的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近日拋出一份題為《平衡中的亞洲:美國在亞洲軍事戰略的轉型》報告。該報告聲稱,中國大陸的導彈愈來愈有可能在戰時封鎖臺灣的機場,讓臺灣無法掌控臺海空優,這些導彈也可以封鎖駐日美軍機場,會更有效阻止美國協防臺灣。報告斷言,即使沒有發生軍事衝突,中國大陸的導彈也可在危機時影響美國及其盟邦的決定。

  危言聳聽的報告

  文章説,本月4日,AEI拋出由卜大年等六名學者共同撰寫的該份報告。報告指稱,中國大陸軍力的發展已漸漸對美國和盟邦的部隊投射能力造成威脅。解放軍發展的DF-21D反艦導彈備受關注,這種導彈射程可達一千五百公里,而中國大陸未來還可能發展射程更遠的導彈。中國大陸所發展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遠超過DF-21導彈的射程,雖然中國大陸潛艇尚未達到美國潛艇和盟邦艦艇的成熟度,但解放軍可以採取蜂群戰術,再加上配有彈道導彈的艦艇,讓美國和區域內的潛艇不勝負荷。

  該份報告還建議,要有效嚇阻中國大陸以武力解決爭端,美國和盟邦就要讓中國大陸相信,一旦中國大陸要在臺海或南海動武,從一開始就會是多國介入的軍事衝突局面,而不僅限于臺海或南海。

  文章認為,這份三十二頁的報告,雖然全文了無新意,充其量只不過是2012版的“中國大陸威脅論”,但用心“一石二鳥”相當險惡。

  報告稱,臺灣本身在抗拒中國大陸軍事威嚇方面可以針對中國大陸的導彈和空中攻擊,強化主要的軍事基礎建設,例如機場以及指管體系的節點。臺灣應該在反艦導彈、陸基巡航導彈、柴油潛艇以及佈雷能力等方面加強,以便讓中國大陸付出更高代價,以嚇阻中國大陸發動兩棲攻擊,並拖延衝突進行的時間。

  怎樣才能達此目標呢?“藥方”就是繼續花大錢,購買美國武器!於是乎,美國樂見甚至操縱的兩岸關係“緊張”直接的效果便是,李登輝掌權十二年軍購一百六十二億美元,陳水扁掌權八年軍購八十四億美元,馬英九就任四年軍購更是達一百八十三億美元。5月18日,美國眾議院又通過一項法案,批准向臺灣出售至少六十六架F-16C/D型戰機,以幫助臺灣抵禦所謂“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這還不夠,由於“中國大陸的導彈愈來愈有可能在戰時封鎖臺灣的機場”,“臺灣應該在反艦導彈、陸基巡航導彈、柴油潛艇以及佈雷能力方面加強”。使臺灣繼續充當美國軍火商的提款機!

  宗旨不變的遏制

  文章表示,AEI在兩岸第八次兩會商談前夕拋出這份報告,除去挑撥兩岸關係、兜售軍火的目的外,也暴露了美國一些政客遏制中國大陸的不變思維。

  文章説,美國從上世紀末開始對華採取“戰略威懾,前沿圍堵,誘壓並舉,以壓為主,避免大戰,有限打擊,多方準備,以快制勝”的軍事戰略。1999年4月,美國總統克林頓發表對外政策講話,指出“一個強大的中國將來可能會對美國提出潛在的挑戰”。“中國是美國潛在競爭對手”的看法是美對華的基本戰略判斷,也是美國制定對華軍事戰略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根據美國國防大學1998年以來的戰略評估報告稱,美對華戰略是通過聯盟關係和前沿軍事存在來實施的,目的是防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崛起。美2000年版的《國防報告書》直接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最有可能在2015年以後成為美全球競爭對手的國家”。美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表的《2020聯合設想》公開聲稱,中國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而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因此,如何防範“中國對美日趨強勁的威脅”是美制定對華軍事戰略的中心課題。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以後美對華的戰略攻勢和戰略防範都將不斷加強,將中國視為它未來全球範圍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的各種因素也在不斷強化。

  文章最後指出,滿清時期,列強侵略中國,美國沒有缺席。二戰過後,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利益重分配,中國不僅沒有被善待,還吃了暗虧。美國眼裏只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沒有公平的世界正義。循此,AEI拋出的該份報告,不過是害怕兩岸逐漸形成擁抱之勢的符咒。兩岸和平需要兩岸的炎黃子孫共同努力。兩岸民眾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對兩岸的和平發展而言,美國始終是一塊“絆腳石”!

  (蘇虹,博士;何溢誠,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國民黨中央委員)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