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金素梅:兩岸民間的情感交流最可貴

時間:2010-08-17 10:31   來源:南京日報

高金素梅

  “海峽兩岸人民應攜手維護歷史的正義”

  “大約是因為心中有了信念,我的身體反而越發健康” “很榮幸,兩次中華兒女最大的盛會我都參加了”

  記者:這是您第幾次來南京?南京留給您怎樣的印象?

  高金素梅:大概兩三年前,我曾來過一次南京,行程很匆忙,短短一天,只看了中山陵。南京對於海峽兩岸來説,是個非常特殊的城市,臺灣人民對南京也有著深厚的情感。有人認為,南京是一座悲傷的城市,我卻不認同。特別是今天親身經歷了這一場和平集會,與來自海內外、特別是許多來自日本的愛好和平的人士一起,為逝者祈福、為和平許願,我感受到無形中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整合,而這股力量背後最深的含義就是“世界和平”。

  記者:您是第一次在南京參加大陸、中國臺灣和日本一些民間團體聯合舉辦的歷史紀念活動,這對您來説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高金素梅: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被遺忘,更不可以被扭曲。由於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同化教育,許多臺灣人不了解日本奴役、殘殺臺灣原住民的歷史。而我是臺灣原住民族泰雅族的後代,我的責任就是讓社會各界特別是更多年輕人了解那段血腥的歷史。從2002年起,我每年都到日本靖國神社前抗議,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日本政府以實際行動真誠地道歉。往年,我們都是在日本搞活動,今年回到了自己“家”裏——南京,以舉辦展覽的形式,提醒更多民眾記住歷史,維護世界和平,意義更加重大。因為,不論是當年被日本侵略者殘殺的泰雅族祖先及其後人,還是歷經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和倖存者,大家都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雙方命運休戚與共,海峽兩岸人民更應當心手相連,團結一致,為維護歷史的正義與公道,以及兩岸共同的未來而努力。

  “大約是因為心中有了信念,我的身體反而越發健康”

  記者:很多人都很好奇,10年前,您為何會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毅然淡出演藝圈?

  高金素梅:其實我從沒有刻意安排自己的事業和未來。18歲時,我誤打誤撞進入演藝圈。打拼了18年,也塑造出一些觀眾認可的角色,但我卻感到心被掏空了,很累。漸漸淡出後,我開始經營婚紗事業,可一場突發的火災使店裏6名員工不幸喪命。背上人命和官司,我感到身心俱疲,偏偏這時又查出患上肝癌。手術後大約1個月,1999年9月21日是我34歲的生日,我正與朋友一起慶生,臺灣發生了7.6級地震,通過電視,我看到了生靈涂炭的場景,災情最重的是原住民居住的中南部,我當即決定回到家鄉去,幫助族人同胞重建家園。也就是從那一刻,我有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突然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從那一年起,我再也不過自己的生日了。説來也奇怪,這些年我經常各地奔波、舟車勞頓,可大約是因為心中有了信念,我的身體反而越發健康,也更加年輕漂亮了。

  “很榮幸,兩次中華兒女最大的盛會我都參加了”

  記者:近年來,我們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開幕式上,看到了您帶領族人一起載歌載舞的身影,這是另一份重要的工作嗎?

  高金素梅:真的非常榮幸和驕傲,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奧運和世博這兩次中華民族最大的盛會,我都親身參與了。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們高唱《我們都是一家人》;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我們演繹了臺灣少數民族傳統歌謠《分享慶豐收》。事實上,我帶領的這支原住民表演團隊並未受過專業訓練,只是以真實、真誠、原生態的表演打動了海內外的觀眾。許多大陸民眾對臺灣原住民還是很陌生,我們一共有14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各不相同。今後,還希望借助歌舞表演等平臺,加深兩岸間文化藝術的交流。無論是各類盛會還是為慈善賑災演出,我和族人都將不遺餘力地參與。

  “來自兩岸民間的情感交流最可貴”

  記者:説起賑災,在汶川地震發生後,您曾和族人一起赴四川災區,並助養了20名在地震中受災的羌族孩子,能具體談談嗎?

  高金素梅:是的,在參加了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後,我率團奔赴北川縣擂鼓鎮為災民舉行除喪祈福演出。站在災區的廢墟上,我的心在泣血,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得知少數民族羌族在地震中受災嚴重,我決定助養20名家中房屋全毀、父親或母親遇難的羌族孩子,負擔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直至大學畢業。這兩年,我和族人們每年都會去四川,上個月我們剛去了北川,與羌族同胞一起做了一些互道平安的活動。事實上,近年來,這種兩岸民間的交流一直在開展。去年臺灣“八八風災”發生後,也有來自四川羌族的好心人,來到受災嚴重的臺灣原住民部落,給予我們無限的溫暖。我認為,兩岸交流除了經貿、文化、旅遊等方面,更應該是人心的交流,來自兩岸民間的情感交流最可貴,是無論多少經貿數字都無法代替的。

  記者:最近甘肅舟曲遭受了泥石流災害,您有什麼話想對災區同胞説?

  高金素梅:我正在排時間,最近一定要去舟曲看一看。從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到舟曲泥石流,每一次災難都牽動著兩岸人民的心。當年,我們向四川災區施助,“八八風災”時,我們曾經幫助過的人們又來救助我們,這樣的角色轉變,讓我們感慨萬千,也更加堅定了兩岸互助的決心。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要到舟曲災區去,與當地的人們在一起。也許我們無法給予他們太多實質的幫助,但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曾經遭受過“八八風災”的臺灣人民,明白他們此刻的心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哪怕只是大家擁抱在一起,一起流淚,抒發內心的傷痛,就能幫助他們一起度過心靈的難關。患難一定能夠見真情,這種來自民間互助交流的情感很重要,兩岸民眾手牽手,再大的困難都將變得不可怕。

  寫在前面

  白衣黑裙,未施粉黛,卻掩蓋不住她的美麗。昨天上午8點,高金素梅低調地出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與300多名海內外人士一起參加和平集會,向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以及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遇難者敬獻花圈,並致默哀。

  淡出影視圈已經10多年,高金素梅卻一直活躍在公眾的視野中,為臺灣少數民族的權利奔走疾呼,到日本靖國神社前抗議、要求歸還“祖靈”,將臺灣原住民的歌舞帶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舞臺,助養20名在汶川地震中受災的羌族孩子……

  昨天,趁著紀念活動的間隙,本報深度報道組記者與這位來自臺灣的知名人士進行了一番深入的對話。

  人物檔案

  高金素梅

  1965年出生於臺灣,父親是安徽人,母親是臺灣少數民族中的泰雅人。高金素梅的泰雅族名為“吉娃斯阿麗”。

  青年時代的高金素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曾出演過《梅珍》、《喜宴》、《婉君》等影視作品,其主演的《梅珍》一片曾榮獲聖地亞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從影18年後,高金素梅淡出演藝圈。34歲患上肝癌,克服身體的病痛,她開始致力於維護臺灣少數民族的權利,併發起了揭露當年侵華日軍戕害臺灣少數民族同胞的“還我祖靈”行動。(記者 張璐 呂寧豐)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