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來的一家人。
臺北廣照宮贈送玉真法院的匾額。
玉真法院歡迎臺北廣照宮文化尋根的信眾。
5月17日,海滄囷瑤村石囷社玉真法院挂上了“加深同胞血脈親情,弘揚兩岸中華文化”的紅色橫幅,歡迎120多位前來進行“飛天大聖”文化尋根臺灣同胞。
石囷社為何有“飛天大聖”,臺胞為何跨海前來尋根?玉真法院理事長林伯成向我們追溯了一段特殊的歷史。
囷瑤村石囷社的所在的位置與青礁慈濟祖宮相距僅一兩千米,“飛天大聖”並非齊天大聖孫悟空,而是保生大帝的徒弟張聖者,相傳他原任同安縣主簿,棄官成為保生大帝的徒弟後,為了採集草藥和救濟民眾,學會了“三五飛步之術”。吳真人羽化之後,張聖者來到石囷社。根據玉真法院現存的古碑記載,凡水旱饑饉,民間疾疫,張聖者無不盡力解除,救民疾苦。因此當地民眾稱其為“大祖”。 張聖者後來就在石囷社坐化,宋代皇帝感其對民眾的功德,封張聖者為“飛天大聖”。石碑還記載,玉真法院始建於宋代,是最早的“飛天大聖”宮廟,也是海峽兩岸“飛天大聖”信俗的祖廟。
前來文化尋根的臺北廣照宮理事長鄭興成先生告訴我們, “飛天大聖”在寶島臺灣信眾非常廣泛,臺北廣照宮則是臺灣最早供奉“飛天大聖”的廟宇,現在在臺灣已經有許多分爐,為了尋找在祖國大陸的祖廟,可謂曆盡週折。原來,歷史上 “飛天大聖”文化先傳播到後溪蘇營,當地人過臺灣時,把“飛天大聖”的香火帶到臺灣。近年臺北廣照宮的尋根先找到後溪蘇營,再找到海滄石囷。因此今年特地在臺灣製作了一個精美的匾額,上題“廣飛玉真”來追溯這段深遠的兩岸文化淵源,和深摯的民間親情。
在文化尋根中,臺灣同胞還贈送水晶玻璃製成的內有廣照宮“飛天大聖”神像的紀念品給玉真法院,人們驚奇地發現,兩岸的“飛天大聖”的容貌一模一樣。這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據祖廟古碑記載,當年為了雕造“飛天大聖”的神像,玉真法院大殿前的水井裏浮出一段祥雲環繞的香木,“飛天大聖”的法像顯于雲頭,匠人便據雲中的肖像,雕塑出了神像,當年傳到臺灣的就是這個容貌的神像。這個古井至今仍存,這令前來尋根的同胞們深感興趣。
廣照宮的蕭先生向我們透露,臺胞們對這次尋根十分嚮往,團隊中年紀最高的近九十歲,最小的才十一歲。這位十一歲的小妹妹告訴我們,她是和父親母親還有哥哥全家四口一起來的。父親蔣先生高興地説,之所以把小字輩們帶來,就是為了讓他們體驗祖地的文化,也是為了更好的傳承這個兩岸共有的民間文化。(文/蘇雪芳 盧志明 林爾藝 圖/ 林雙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