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學生辛亥革命歷史文化專題辯論賽

時間:2011-10-14 0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武漢10月13日電 (徐金波 王慧紅 周芬)“武昌首義的發生是偶然還是必然”兩岸四地大學生辛亥革命歷史文化專題辯論邀請賽決賽13日以此為辯題展開激辯。最終武漢大學辯論隊奪得冠軍,臺灣政治大學辯論隊獲得亞軍,澳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辯論隊獲得並列季軍。臺灣政治大學劉彥澧獲最佳辯手稱號。

  當天的辯論賽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共青團湖北省委、武漢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武漢市武昌區等單位共同主辦。賽事顧問團隊陣容強大,由著名中國歷史學家章開沅,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常務理事馮天瑜,中國近代史、武漢城市史研究專家皮明庥,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嚴昌洪,武漢大學哲學院副院長、論辯專家張掌然、辛亥革命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梁華平,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何曉明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為大賽精心策劃了辛亥革命歷史研究中尚無定論、並具有思辨價值的辯題。

  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臺灣政治大學、武漢大學辯論隊參加了辯論賽,此前兩場預賽分別在澳門大學與武漢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之間進行,均以“辛亥革命是中斷了還是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為題進行論辯,武漢大學和臺灣政治大學勝出並進入決賽。

  13日決賽以“武昌首義的發生是偶然還是必然”為題。經過抽籤,臺灣政治大學代表隊擔任正方,即“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發生是偶然現象”;武漢大學代表隊為反方,即“武昌首義的發生是必然選擇”。香港大學博士何偉幟、中華辯論人交流協會秘書長黃執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張舜清、重慶大學教授張邦輝任評委,華中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史學會副會長馬敏擔任主評委。

  辯論中,正方檯灣政治大學代表隊以武昌首義發生時孫中山尚在國外,就連他自己都承認武昌首義是偶然;長沙“搶米事件”、四川“保路運動”等偶然因素,致湖北武昌兵力空虛;“漢口爆炸”、“孫武被捕”、“彭劉楊被殺”、“革命黨人名單外泄”等武昌起義倉促起事作為依據;反方武漢大學代表隊則以武漢地理區位獨特、經濟實力較強、早起資本主義萌芽具備較好的地理、經濟基礎;張之洞督鄂實施新政,興辦學堂,開闊了民眾視野,誕生了革命組織;編練的新軍,大部分傾向革命,並大量被革命黨人掌控等作為論據,據理力爭。

  雙方辯手選手們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唇槍舌劍、妙語連珠,顯示了對辛亥革命歷史的深入研究,展露了雄辯的口才,論辯的説服力和感染力使決賽高潮疊起,現場掌聲雷動,熱烈非凡。來自武昌區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和學校共800余名現場觀看了預決賽,並在互動環節中踴躍回答辛亥歷史相關問題。最終,經過立論、駁辯、攻辯、階段小結、自由辯論和總結陳詞六個環節的精彩辯論,最終武漢大學辯論隊奪得冠軍。

  賽事主評委華中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史學會副會長馬敏表示,關於“武昌首義的發生是偶然還是必然”,史學界至今尚無定論。應該説,武昌起義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也有偶然因素,關鍵得看具體的時間段。

  據了解,自2008年創新舉辦“首屆辛亥首義歷史文化專題大學生辯論賽”以來,每年一屆的“辛亥革命歷史文化專題大學生辯論邀請賽”風生水起,持續至今。參賽學校由武漢地區逐步擴展到中國大陸、海峽兩岸、兩岸四地,計有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大學投身辯論,比肩切磋,交流觀點,傳播友誼。通過四屆辯論賽,得以重溫辛亥革命歷史,傳播辛亥革命文化,弘揚辛亥革命精神,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全國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秘書長黃小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副秘書長李驥、武漢市委副書記胡曙光、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志敏、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李傳德、武漢市政協秘書長王少雄等領導出席觀看了辯論賽決賽並頒獎。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