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每個大陸學生都是一面鏡子

時間:2013-04-15 13: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15日刊登投稿文章講述幾個大陸學生的事跡,文章説,“陸生來臺是個難得機遇,讓我們有機會接觸他們的思想,從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優越與不足。”

  文章摘編如下:

  首屆陸生在臺灣開展了他們的異地生活,稍有些敏感度的人都知道要謹言慎行,不適宜任意對政治議題發言,以免因為身份問題被過度放大解讀。而在其他生活上所受到的待遇,他們雖然努力嘗試著為自己爭取平等權益,但仍然必須仔細拿捏發言尺度,避免被臺灣社會覺得他們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一群人。

  去年過年時,W君沒有回大陸,獨自一人留在學校的宿舍裏,我見他一人無聊,臺北又陰雨連綿,在年初三時找他到家中吃年夜飯,祖父母特別為W君熱了飯菜,讓他終於能有頓飯不是泡麵和微波便當。用餐時,祖父得知W君來自山東,便自作主張地打了電話給我的三姨丈,請三姨丈準備點下酒菜,讓我帶著這位年輕的山東同學過去和老鄉前輩打聲招呼。

  到了三姨丈家裏,我向姨丈介紹了W君,姨丈用我許久沒從他口中聽説的濃重鄉音問候W君,而W君也以同樣的腔調回答。當下的我,所受到的文化衝擊感和震撼,確實筆墨難以形容,因為那是一種來自於聲音的顫動,我雖然聽不懂,卻仍然感到意義深重──我的三姨丈,山東青島人,在離開故鄉60多年以後,和同鄉人講話,從他喉嚨裏傳出的鄉音,仍是那樣地道真實。

  “俺老家是青島,你也在青島啊?唉唷,好久沒遇到老鄉人啦,我也好些日子沒回去啦。你説的很好啊,俺聽得懂,你是好樣的……”姨丈熱切的説。而在他喝茫了的眼中,隱約泛著淚光。

  C君是來自南京的陸生,之前曾經工作過,已經有了妻子。C君從事社會研究,從文化方面作兩岸對比,他經常騎著一台腳踏車在學校裏到處晃達,對喜歡的課程、演講、活動等,都抱持著一種研究的熱情和興趣。C君經常給我們講許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歷史掌故,對我們這群臺灣學生而言,C君是個非常有談話魅力以及風趣特質的朋友。

  有一次,C君和我一同去師大夜市吃馬來西亞菜,對著南洋菜的辛辣濃稠,他再次品頭論足了一番,並用四川的辣以及臺北的辣作了一次對比。逛完夜市以後,我們發現車子被拖吊了,C君陪著我一同去領車,還直説他這算是見識了臺灣的違規拖吊效率之快,大陸還有待學習。

  某日,恰巧是C君生日,我們在路邊小店喝著啤酒。拿出預備好的蛋糕讓C君許願,他臉泛紅潤,有些微醺,但仍然對著我們説了一些感謝的話。聽來令人覺得著實真摯、溫暖。

  “下次你再來大陸,一定來南京,讓我好好盡地主之誼,我帶你去紫金山走走。看看中山陵。”C君拍著我的肩,熱烈的説著。

  去年7月,X君患急性盲腸炎,我去臺大醫院陪了他兩天,于其住院期間,校內其他陸生與臺生都陸續前往探視。X君的病床設在急診室外的走廊上,那天,我從地下室買了兩碗白米粥,但護理師卻告訴我X君仍需空腹,不宜進食。

  我和X君聊著他的醫藥費用,得知才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就因為陸生沒有健保而必須支付近兩萬元的檢測費用。X君臉上透露著憂心忡忡的無奈,當時本想隔天買機票飛回廣州就醫,但醫生強烈建議不可,説是以當下X君的身體狀況,不能離開。於是我一直記得X君當時孤伶伶躺臥在那張病床上,我陪他算著未來可能的醫療費用支出,在沒能獲得納入臺灣健保體系的情況下,那是一筆我從來無法想像的高額帳單。

  “其實我們想要的不是特別的優惠、也不需要對我們特別好,我們希望的只是跟其他外籍生、僑生一樣的公平待遇,我們沒有要佔臺灣人的便宜,使用者付費,我們知道,但我們要的不多,只是希望能在這裡安心唸書而已……”X君這麼説。

  S君,也是南京人。眾人稱他高富帥,但是,他是我見過最沒有架子的官二代,總是用平淡卻敏銳的態度觀看著身邊的一切。只要是他所知的事情,我們有問他必然言無不盡,從跟他許多的對話之中,讓我看到了某一類型大陸年輕人對於政治的不同面向看法,即便與我向來理解的有所出入,但也不失為一種參考與研究的觀點。

  現在,我們正面臨著過去兩岸隔絕時,不曾有過的歷史時刻,我感謝這些同學們的陪伴和教學相長,最終,我們都從彼此身上學到了許多。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一面鏡子。陸生來臺是個難得機遇,讓我們有機會接觸他們的思想,從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優越與不足。(蔡尚謙/臺灣大學臺陸學生交流會學術部長)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