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6月14日福州消息 福建農林大學始終注重農科教、産學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優勢、學科優勢和科研創新優勢,把科技服務企業作為學校服務社會的重要工作列入計劃。近年來,借力校地合作和“6 18”平臺,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斷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把“服務”這篇文章紮實地寫在海峽西岸這片熱土上。
助企業大展宏圖
科研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才能變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自2003年福建省舉辦“6 18”以來,福建農林大學就把“6 18”作為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積極主動參加項目成果對接活動,並通過“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形式與企業進行互動,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福建森寶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飼料加工、種雞種豬繁殖、肉雞生豬養殖、屠宰、深加工為一體的農牧食品加工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産品包裝檔次,延長保鮮期是該公司加快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10年4月,公司通過“6 18”平臺,與福建農林大學對接了“一種可食性耐水高溫複合凝膠抗菌膜及其製備方法”的專利包裝技術,將紙質、塑膠包裝替換為可食膜包裝,在提高包裝檔次的同時,延長食品保鮮期,避免白色污染,實現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平和琯溪蜜柚曾一度出現果肉木化。2004年“6 18”,平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福建錦溪集團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成功對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有效解決了蜜柚果實容易出現粒化、裂瓣和採後酸化等問題,琯溪蜜柚不但品質得到顯著提高,外觀也得以改善,順利打開國際市場。
2001年福建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2008年卻成為國內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首家茶企業。公司負責人説,企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福建農林大學的技術支撐。早在2003年第一屆“6?18”,該公司就與農林大學成功對接“有機茶的生産技術”,企業以其安全可靠優質的産品深獲消費者青睞,知名度迅速提高,市場拓展逐步加快,每年銷售量以20%-30%的速度增長。第六屆“6?18”,該公司又與農林大學對接了“武夷岩茶有機栽培及標準化加工新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同時校企聯合成立福建武夷岩茶技術創新中心。目前,雙方已共同申請國家和省級科技專項十多項,雙方合作的武夷山閩臺烏龍茶種子資源庫已經遴選出10個優良品係。
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故事在八閩大地上演繹著。據統計,自2003年以來,福建農林大學以“6 18”為平臺,先後推出3000多項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對接成功1617項,有效服務了1000多家企業,項目涉及糧、油、茶、果、蔬菜(食用菌)、動物産品、水産品、林副産品、材料、機械等。連續8屆“6 18”,農林大學對接項目數、獲省促進項目成果轉化扶持資金的項目數均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