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祛股市頑疾保險業增保障作用

2012-11-19 10:1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范樂

  保險業

  拓展市場 增強保障作用

  39歲的仁青旺姆是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扎仁鎮牧民,今年夏天檢查身體時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住院治療花去了1萬多元。因參加了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險,她看病只掏了一小部分。“如果沒有參加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險,仁青旺姆看病至少要賣掉兩頭牦牛。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險真是好政策!”村裏的牧民群眾對記者説。

  “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未來的改革重點,是如何引進市場化競爭機制,讓保險業全面參與到醫療改革中來,徹底改變目前依然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朱俊生教授認為,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不僅是要讓老百姓有錢看病,還要讓老百姓看病容易、結算方便,這其中,保險業特別是商業保險機構將會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一直都在不斷探索將商業保險機構引入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的模式,從而提高城鎮和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水準,切實為患有大病、重病的家庭減輕醫療負擔。今年4月,衛生部、保監會、財政部、國務院醫改辦聯合發佈新政,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農合經辦服務工作,並對準入、經費管理等問題做了詳細規定。8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政策,明確保險公司可開展基本醫療的大病保險業務,進一步利用市場化手段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水準。

  朱俊生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10年來全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8.7%,2011年我國保險業排名更是躍居世界第六位,在國內外金融保險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探索推廣多形式、多渠道的農業保險制度,積極參與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年8月以來,黑龍江省多地出現粘蟲災害;受颱風“布拉萬”影響,黑龍江省又有約30萬公頃農田受災,牡丹江、哈爾濱、綏化等多地農作物倒伏、受澇,損失近6億元。“今年陽光農險實行高保高賠,我們每畝交40元保費,其中中央財政支付26元、農場支付4元、個人只拿10元。”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第三管理區的郭洪彬説,如果沒有農業保險這項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工具,這麼大的損失就得由農民自己承擔了。

  “農業保險最大的作用是分散風險、平滑收益,讓農民不必靠天吃飯。”朱俊生教授分析説,我國2010年的農業保險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這其中,政府的推動發揮了最主要作用。今後,農業保險要逐步將政府推動改變為農民自願投保的市場化發展模式,才能提高農業保險的效率,保證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未來要始終把科學發展觀作為行業發展和監管的根本指導思想,重點推動保險業在完善現代金融體系、社會保障體系、農業保障體系、防災、減災體系、社會管理體系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