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貨幣衍生産品,大宗商品、能源、股權、信用等其他衍生産品未來也將出現在國內銀行的産品目錄上。昨日有報道稱,銀監會已經修訂完成了《銀行業金融機構衍生産品業務管理辦法》,並將在近期頒布實施,替代2004年頒布的《金融機構衍生産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據悉,在對衍生品分類管理、發放牌照的基礎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大的政策空間,更廣泛地參與到金融衍生品業務當中。
業內人士表示,向銀行開放金融衍生品市場與人民幣匯率改革密切相關,伴隨人民幣升值,中國需要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允許和鼓勵國內銀行業進入衍生品市場是大勢所趨。銀行衍生品交易放開,也可以讓銀行進行差異化競爭。
樹立人民幣話語權
據報道,與當前執行的《金融機構衍生産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不同,“新辦法”將根據標的物的不同將衍生品劃分為基礎類與非基礎類,並根據金融機構經營能力的不同將衍生品交易資格劃分為基礎類、普通類和高級類發放衍生品業務牌照。
另外,銀監會將准許符合資格的金融機構參與非基礎類衍生産品業務,即開放商品、能源、股權、信用等其他衍生品。而目前國內金融機構並不能正式參與此類業務,只能通過購買外資機構提供的衍生産品間接參與。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金融危機和國內嚴格的行政管制下,當前國內銀行業涉及金融衍生品均非常謹慎,僅有與利率、匯率相關的貨幣産品,其中絕大部分又是外幣産品,除了人民幣遠期合約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人民幣産品。
“在人民幣升值步伐重啟,國際市場大幅波動的背景下,通過衍生品對衝波動風險是最佳選擇。”中信銀行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國際市場的金融衍生品大都是以美元、歐元、日元等計價,給銀行更多的政策空間開展衍生品交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樹立人民幣在這些市場上的話語權。”
衍生品或成就銀行業轉型
他介紹,實際上中國銀行業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就是伴隨著人民幣匯率改革而逐步放開的。2005年匯改以前,國內只有中行一家可以做衍生品交易,隨著2005年匯改,工行、中信銀行等逐步獲得牌照,但也僅限于美元日元、美元澳元等非人民幣業務的貨幣産品;隨著今年人民幣再次步入升值通道,及時放開國內銀行衍生交易的管制,不僅可以滿足來自實體經濟越來越強烈的需求,更是銀行之間差異化競爭,實現盈利模式轉型的關鍵一步棋。“當務之急是儘快設計推出我們自己的衍生産品,比如人民幣兌美元的産品。”該人士認為。對此,有知情人士透露,“新辦法將促進人民幣衍生産品的發展,並且鼓勵一部分有實力的中資銀行發展成為衍生品市場做市商。”
“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發達,但港幣與美元實行聯繫匯率,因此在香港的衍生品市場更常見的是商品期貨、股票期權等,這些市場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在發展,業已成為香港銀行業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該人士同時指出,“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衍生品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控制和防範風險非常重要。在金融危機期間,中信泰富、中海油等不少大型國企在海外遭遇衍生品交易陷阱,蒙受鉅額虧損,這些沉痛教訓給國內金融機構防範和控制衍生品市場風險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