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理財切忌越跌越逃 家庭理財應中線長線結合

2013-04-09 10:35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3月以來股市金價下跌理財産品收益率走低 家庭理財應中線長線相結合

  理財顧問團隊: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 陳敏娜、楊盛學

  證券業資深人士 守成

  基金資深分析師 齊妤

  案例:

  廣州鄧女士一家三口是典型的工薪白領家庭,對於近日的理財方向感到頗為迷茫:家庭現有流動資産47萬元,其中,股票深度被套、市值15.8萬元;偏股基金被套、市值12萬元;就連紙黃金也少量被套,市值約3.2萬元;其餘流動資産均為現金。

  目前一家三口住在海珠區濱江東路一套價值200萬元的中等面積住宅中,無按揭負債。夫妻雙方年齡均在35歲左右,寶寶5歲,在上幼兒園;鄧女士是一家民營企業的中層管理,先生在事業單位工作,兩人年薪約在30萬元左右。

  3月以來,理財市場可謂四面楚歌:股市“跌跌不休”,金價萎靡不振,銀行理財産品醜聞不斷,打破了很多工薪家庭的年度理財計劃。

  其實,熊市理財並非無路可走,一方面,每當理財市場見“熊”,債券市場就會漸入佳境,無論是債券基金還是國債,都可以成為家庭理財的目標選擇,前者適用於絕大多數家庭,後者適用於中老年投資者;二方面,熊市都來了,牛市還遠嗎?熊市中,我們能找到逢低買入理財産品的機會。以下案例中廣州市民鄧女士家的理財方案可如法炮製。

  業內人士認為,“慎重”+“靈活”應是熊市理財的基本思路,可長線、中線理財相互結合,降低市場風險,爭取較高的長線收益;對於多數家庭來説,偏股基金、債券型基金與黃金,應是家庭理財的基本組成部分,貨幣基金亦不可或缺,至於其餘産品,則應慎重對待、適量購買,切忌“病急亂投醫”。

  理財分析:

  鄧女士目前的理財處境應和眾多的城市工薪家庭一樣“已有産品被套”+“未來投資無門”。通貨膨脹在即,如何盤活資産、解套資金,應是未來理財的重要任務。無論對金市還是股市來説,二季度都將處境困難,熊市可能延續;而該家庭需要的恰恰是一份3個月~6個月的中線理財檔案。二季度如何理財,是個需要權衡的難題。

  對於哀鴻遍野的投資市場來説,可調整理財思路,完善理財配置,用時間換空間,減少投資風險、提高平均收益率,爭取在較長的時間裏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結果。一方面,需要增加配置債券型基金等穩健類型的投資産品,降低風險。二方面,適逢熊市,不建議低點割肉,調倉換股後持股、持金待漲。

  鄧女士家庭現金過多,穩健理財産品不足,優勢在於無負債、夫妻工作穩定、年富力強,具有一定的理財空間與理財成長性,可採取比較靈活的理財策略,備足機動資金。

  理財建議:

  1.增加債券型基金投資10萬元。目前,該産品收益率較高(年化收益率多在4.2%)以上,且變現比較容易。

  2.建立家庭應急準備金,購買3萬元的貨幣基金,購買大型商業銀行發行的、具有較好收益歷史的産品,以備家庭不時之需。

  3.三類被套資産繼續保持原有配置數額,但需要調整,個股儘量向低估值藍籌板塊靠攏,同時規避政策或環境變化造成利空影響的板塊;而對於偏股基金,可調整為具有靈活選股能力、歷史優勢比較穩健的品種。紙黃金數額不多,可繼續持有。

  4.剩餘的3萬元資金建議觀望後逢低抄底,暫時可買成貨幣基金。

  5.可買每月2000元的定投基金,作為寶寶未來的教育基金。

  熊市理財四個誤區:

  1.越跌越逃,或越跌越買。

  對於多數家庭投資者來説,巴菲特的逢低買入、長線投資理念更加適用,核心內容就是:在蕭條期內逐步建倉、大量買入,等待理財産品長線走高。為此,遭遇熊市後,不“割肉”還有朝一日可回本。

  從2007年算起,中國股市已經“熊”到了第7個年頭,周邊國際股市卻接連上漲。除非等錢急用,輕易不應割肉。如果倉位不重,倒是應慎重掂量逢低買入的時機。

  當然,“持有或抄底”的前提是:1)持有的是有價值的理財産品(比如黃金);2)目前的點位已經很低。對於沒有價值的産品,不建議繼續持有;對於比較來看仍在價格高估階段的産品,更不建議補倉。

  2.轉戰收藏市場。

  實際上,投資市場與收藏市場是有著涇渭分明的區別的。前者變現容易,具有規範化的市場評估體系,無論是基金、股票還是黃金,都被法律法規所約束;後者的回購渠道不健全,不可控風險較大,無論是字畫、瓷器還是玉石,都缺乏統一的市場評估標準。

  為此,對於多數收入有限的工薪家庭,收藏市場實際上是個很不靠譜的理財領域。為此,普通家庭投資者,儘量不要聽廣告詞“忽悠”,做收藏的前提也有兩點:1)確實熱愛這個領域,能從收藏娛樂中得到享受;2)是業內中人或資深人士,對於類似産品有較多的了解。

  3.聽之任之,“現金”為王。

  當所有的理財産品都呈現出了一跌再跌的熊市特徵,“現金為王”成為了很多家庭投資者篤信的金科玉律,看似理性,實際上並非明智。因為各國中央銀行都在執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風潮即將來襲,如果我們的資産沒有相應增值,還是一個“輸”字。

  4.毫無顧忌追買新品。

  每當股市走熊的階段,很多機構、銀行往往抓住投資者理財無門的心態,大量發行理財新品,以“高收益率”、“創新投資”的噱頭請君入甕。

  對於廣大家庭投資者來説,嘗試理財新品前,需仔細審核發行機構資質,商業銀行必須在此之中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且,高收益率並不等同於一定能實現,投資者還需要檢驗類似産品的投資收益歷史與投資方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