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野蠻生長銀行理財路向何方

2013-04-08 09:44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范樂

  一面是資産規模的迅猛增長,一面卻是産品設計與銷售的問題重重,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真是又愛又恨。近日,隨著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行理財産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思考,監管新政能否讓銀行理財告別“野蠻生長”?銀行理財未來又將路向何方?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和專業人士。

  系統風險促生最嚴監管

  “‘發新償舊’式的理財産品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隱藏著資金池期限錯配的風險,隨著銀行理財資産規模的日益增大,這已成為一種系統性風險,銀監會此次對‘資金池’和‘通道業務’的整頓非常必要,未來應該還有相關的措施和規定繼續出臺”,西安郵電大學金融係副主任李鵬向記者表示。

  統計顯示,2012年全年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35828款,較2011年增長48.41%;新發行規模達30.36萬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增長78.69%,餘額已達7.6萬億元,較2011年末的4.59萬億元大幅增長,已高於我國流通中現金的總額,相當於同期我國存款總量(91.95萬億元)的8.3%,稱之為“野蠻生長”並不為過。

  “理財産品設計、銷售、管理的資訊不對稱也是風險的一大來源”,李鵬表示,很多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無論是投向還是規模均不清楚,甚至連收取的手續費和管理費均不透明,這不僅損害了投資人利益,往往也成為糾紛産生的一大來源,因此加大對理財産品投資標的以及資訊披露的監管也勢在必行。

  風險與收益對應將更明晰

  “此次‘産品的投資項目與産品一一對應’的要求,理財産品期限應該會有明顯變化,此外,‘每個産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也會讓對收益與風險的層級對應更加明顯”,李鵬表示。

  數據顯示,2012年銀行理財産品平均期限為122天,而85.35%的産品投資期限在6個月以下,每逢季末、年末,不少銀行甚至還有不少收益較高的超短期理財産品,這就常常給人造成一種拉存款的印象。隨著新政的施行,短期理財産品的數量將會明顯降低,因此,投資平均期限也將明顯拉長。

  “隨著股市的好轉以及海外市場的回暖,收益較高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建行某營業廳理財師表示,去年以來,不少投資于股市的理財産品取得了超過10%的收益率,而此前多年低迷的QDII理財産品也迎來了正收益,這些都極大提升了風險型投資者的信心,有利於推動銀行理財市場向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短期內影響或仍有限

  “監管新政的實施,短期內可能減少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但對收益率等應該不會較大影響”,建行某營業廳理財師表示,理財産品收益率雖然自去年以來一路下跌,但仍高於存款利率,而這才是普通投資者最看重的。

  “很多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已成為投資習慣,一款産品到期就會繼續購買其他産品,最看重的其實是銀行的品牌”,某銀行營業廳大堂經理向記者表示,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多為中老年投資者,資金安全才是他們最看重的,相比于其他投資渠道,銀行的信任感仍無法替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