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業務增速或全面放緩 限影子銀行規模

2013-04-03 11:1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王偉

  繼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銀行對銀行資金池理財産品進行限期整改後,規範銀行理財業務的具體監管政策正式出臺,監管指向去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直接或通過非銀金融機構、資産交易平臺等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業務迅速增長潛在的風險隱患,8號文件出臺意圖顯然是全面限制影子銀行規模,並大幅降低其在銀行資産中的比例。

  3月25日,銀監會下發了《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發【2013】8號,下稱8號文),規範商業銀行理財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業務。

  所謂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指的是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産,包括但不限于信貸資産、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相對應的,標準化債權資産是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産。前者屬於非場內交易,風險高,利潤高,後者屬場內交易,風險低,收益低,且收益率相對固定。

  8號文件中備受關注的一點,是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産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産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不超過總資産4%的標準,不會對現有理財構成壓力。有壓力的是非標準債權不超過理財産品餘額的35%。2012年末銀行持有的非標準債權大約為理財餘額的70.4%左右。當然,由於私募債規模巨大,公司債近年來發行量也上升很快,加上還有相當部分理財配置的是存放同業等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的標準債權資産,因而,銀行實際支援的非標債權佔全部理財的比重很可能在50%左右。即便如此,離35%的閾值仍有約15%左右的差距。銀行現有理財應該並不能夠自動滿足35%這一閾值要求,會迫使銀行不得不調整結構以求達標。

  8號文件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

  中金公司認為,從全行業來看,7萬億的理財餘額意味著監管機構可以容許2.45萬億“非標債權”投資,因此,最多不超過3500億“非標債權”需要銀行加以處置。

  而“一一對應”給予存量業務10個月寬限期,平穩過渡的難度不大。中金公司認為,從目前各銀行反饋來看,大部分銀行均表示非保本理財産品基本都實現了“一一對應”,且此次銀監會給予了9個月寬限期(處罰截止時間為2013年底),因此銀行有充足的時間實現平穩過渡。

  理財業務發展短期放緩,對增量業務的短期發展將帶來挑戰:首先,對“非標債權”投資的比例限制將會影響新發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從而降低産品吸引力;“一一對應”的規定對增量業務即刻生效,也令理財業務操作不規範的銀行面臨短期整改壓力。

  中金公司預計理財餘額增速將從2012年的55%降至20%-25%區間。

  資金池業務對銀行的風險也不言而喻。銀行為這些資産提供各種類型的隱形增信和擔保,也造成了理財産品表外風險和銀行資産負債表風險不能有效分割的問題。

  8號文件指向銀行理財當中的“資金池”業務。有分析稱,“資金池”業務模式的核心是期限錯配,資産本身的風險在不同的投資人和籌資人之間很難界定清楚,表外理財産品的風險和表內資産的風險就變得比較模糊,這個政策對於通過資産池運作的産品是正面引導,是合乎風險承擔的做法。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溫彬表示,銀行和信託通道業務發展迅速,信託行業管理資産規模達7萬多億,銀證通道業務發展也迅速,在表外理財中出現很多風險,銀行在管理上也存在操作風險,例如管理上的漏洞,代銷其他機構産品,未能給予中小投資者足夠的風險提示等。

  他指出,監管機構對類影子銀行的理財産品進行規範是非常有必要的,為綜合化經營提供平臺和基礎。對商業銀行來説,中國經濟的趨勢不會改變,同時,商業銀行的利差處在收窄的過程中,從應對措施上看,商業銀行應調整信貸投放,建設多元化平臺。在發展之前,對相關業務進行規範,提升對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管控,對整個銀行體系的規範發展都是有利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