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瞄上上市公司 股份制銀行暫時領先

2013-03-27 14:32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范樂

  □上市公司借助銀行理財獲取收益

  /CFP

  銀行理財産品不僅僅面向個人客戶發行,嗅覺敏銳的商業銀行注意到,公司客戶對理財産品也越來越青睞,上市公司尤其熱衷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統計顯示,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總計109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擬)使用閒置的自有或募集資金投資于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公告,總計擬運用的投資額度達561.24億元,接近去年全年。

  1季度搶購理財産品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産品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據平安銀行金融市場産品部企劃與研究團隊統計,2010年僅有18家上市公司發佈委託理財公告;2011年激增至85家公司和115條公告;2012年參與公司數量破百,發佈公告數量高達300多條。其中除少量信託計劃、基金外,絕大部分理財資金的投資標的為銀行理財産品,今年前三個月更是呈爆髮式增長。

  平安銀行的研究報告認為,去年底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或是誘因。《指引》放寬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使用範圍。規定在保證安全和流動性的前提下,可進行現金管理。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等均限于自有閒置資金,不涉及募集資金。

  監管政策的放開,使得上市公司參與銀行理財産品投資的勢頭在2013年一開年就顯得“來勢洶洶”,而各家銀行對這筆隨之而來的龐大的對公存款,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看重保本和流動性

  統計顯示,上市公司對理財産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都比較看重。從期限來看,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産品的期限大部分在幾天到一個月不等,超過半年的相對較少。從委託理財收益的確定方式看,主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兩種,絕大部分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都在6%以下,個別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産品的年收益率也可高達10%。超過78%的理財公告都要求産品須具備“保本”特性,或者即使産品本身是非保本類型,發行銀行也針對該筆業務出具了保本承諾函。

  股份制銀行暫時領先

  據統計,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産品共涉及23家發行銀行,無論國有商行、全國性股份制商行,還是外資商行、城商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都積極參與到這筆龐大對公存款資源的爭奪戰中。

  無論從理財産品被購買的次數,還是售賣産品的總金額來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在這場爭奪戰中都處於領先地位,金額佔比和次數佔比都超過了40%。五大國有銀行和城商行以及農商行不相上下,外資商行的産品雖然被購買的次數最少,但單個産品涉及的投資金額最高。

  平安銀行研究報告認為,上市公司熱衷理財産品為銀行業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業界預測全年由於募集資金的加入,上市公司理財資金新增總投資規模將超過千億元,並且由於大部分公司的投資額度都可以滾動使用,所選擇的理財産品期限又多為3到6個月,購買理財産品的實際發生額可能遠超1000億元,預計2013年銀行業將增加至少10億元的手續費收入。

  在結合銀行自身的投資和資金管理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滿足上市公司資金管理和運用需求的産品,確定合理的收益率水準及期限結構,針對不同客戶提供適合的服務,才是決定銀行是否能在這塊“蛋糕”中盡可能多地分得一塊的關鍵。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