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已升值4.4%,但人民幣卻不跌反升,以中間價計算還升值了0.3%。近期人民幣持續走強的邏輯可能是,隨著海外經濟的逐漸企穩,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外需正呈現上升勢頭,這從1、2月份出口的強勁增長中可以得到印證,而外需的好轉,減輕了中國出口部門的壓力,使得人民幣理論上具備了進一步升值的空間。
不過這種想法可能過於簡單,如果將視野拓寬到中國整體經濟的話,會發現問題依然很多。今年前兩個月的宏觀數據已經公佈,我們的結論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並不如此前預估的那麼樂觀,進口低於預期,且增速偏低,這是內需動力不足的強烈信號,同時消費、工業增加值均創下幾年來的最差表現,這暗示始於去年四季度的這一輪經濟回升可能比較短暫,未來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較大壓力,今年人民幣的升值基礎並不會比去年有明顯改善。
更大的壓力來自於國際匯率市場,美元很可能進入中長期強勢週期,如果人民幣繼續追漲美元,將帶來嚴重問題。
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美元會進入一輪為期數年的強勢週期:首先是美國經濟增長已經領先於歐洲和日本,且這一優勢將會繼續保持下去,美聯儲很可能率先退出量化寬鬆,這將造成美元市場利率上升,並吸引資金流入美元資産;其次是美國正進入“頁巖氣革命”,這將大幅削弱美國對海外能源的依賴,使得貿易逆差收窄;最後,在中國人力成本的迅速上升、美國推出多項對製造業的優惠政策,以及在“頁巖氣革命”導致美國多項生産要素價格下滑的推動下,製造業回流美國正漸成趨勢,這將進一步平衡美國的貿易賬戶。美國正在大幅壓縮貿易赤字,貿易賬戶的再平衡,將減少美元向海外的輸出,促成美元走強。在未來3-5年,美元有可能升值30-40%,堪比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兩輪升值週期。
在這種形勢下,由於人民幣事實上“軟掛鉤”美元,這會導致在美元升值時,人民幣被動追隨美元升值,進一步導致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等大幅升值。強勢人民幣會吸引國際資本大量進入中國,因此時博取人民幣升值與博取美元升值的效果是一樣的。大量流動性的進入,為今後流動性的退出打下伏筆,為國民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埋下隱患。
更惡劣的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或者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會大幅升值,以招商銀行貿易加權匯率指數為例,僅僅2個多月的時間,已經從今年年初的125.5上升到128.5,創匯改以來新高,如果未來追隨美元升值,這一指數甚至有可能達到160甚至180。而這一壓力不可避免的會傳導到外貿領域,導致中國出口到歐洲、日本等國的商品價格大幅上揚,從而影響到出口部門的景氣,除非來自美國的需求能夠抵消歐洲、日本需求的下滑,但這顯然不太可能。
一方面是維持與美元匯率的穩定,一方面是出口遭受打擊,屆時的人民幣匯率,將會非常類似英鎊在1992年的處境——為了與掛鉤貨幣的穩定而處於被動局面。國際市場顯然會注意到人民幣被高估的事實。中國將陷入兩難,如果要維持與美元的匯率穩定,則必須接受人民幣被高估的事實,並承受貶值壓力,如果要讓人民幣回歸正常匯率,則必須放棄與美元的“軟掛鉤”,允許人民幣貶值。
我們相信,中國將不得不選擇後者,而一旦開始釋放貶值壓力,國際資本轉為流出,中國將面臨“美元升值週期的危機”這一壓力。實際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次美元大升值週期中,新興市場均出現了金融危機和經濟動蕩。不過,由於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後盾,有實力應對局面,或許並不會像一些新興市場那樣遭遇“美元升值週期的危機”,但其高昂的代價,可能會迫使貨幣當局提前允許人民幣與美元脫鉤,進入浮動階段,就如英鎊退出歐洲貨幣體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