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為對衝降息風險,多數市民均選擇購買長期銀行理財産品以鎖定高收益,而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中短期産品的收益率反而高於長期産品,出現了明顯的收益倒挂現象。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水準通常與期限成正比,即産品期限越長,預期收益率也越高,而目前部分中小型銀行的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則與長期産品出現倒挂,主要受三季度末銀行攬儲需求影響。
長短期理財産品出現收益倒挂
記者走訪新區市場了解到,目前部分中小型銀行最新發行的理財産品中,中短期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反而高於長期産品的收益水準。如本週一家股份制銀行發行一款3個月期的理財産品,收益率為4.18%,而同時發行的另一款同類型産品,其投資期限為1年,收益率卻僅為4.08%。而最新數據也顯示,目前市場上1個月—3個月期産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08%;3個月—6個月期産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26%;6個月—1年期産品的收益率為4.44%;而1年以上期限産品的收益率則僅為4.05%。中短期産品與長期産品出現明顯的收益率倒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國有銀行在售的理財産品則很少出現這種收益率倒挂的現象,仍是長期理財産品收益率高於中短期理財産品的收益水準。
攬儲需求和降息是主因
某國有銀行內部人士指出,9月為第三季度的末月,商業銀行即將迎來存貸比考核的重要時點,出於攬儲的需求,此時部分中小銀行便會推出一些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産品來“衝時點”,其中尤以中短期産品為主,從而提高了市場上短期産品的平均收益率。此外,目前已進入降息通道,銀行在發行一年期以上的長期産品時,必須要降低産品的預期收益率,為再次降息預留出一定的空間。
不過對於五大國有銀行來説,它們並不急於動用理財産品來“攬儲”,主要是因為其規模較大,營業網點多,存款渠道也更廣,完成季末的存貸比考核也比中小銀行更輕鬆,所以不需再用拼理財産品收益來攬儲。
理財師張艷麗指出,9月期間,為搶佔市場份額,中小型銀行發售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將普遍高於大型銀行,因此市民可重點關注當地城商行衝時點産品,為最大限度鎖定高收益,建議市民最好在9月下旬時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