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認為10萬億銀行理財資金尚不具備入市條件

2012-09-06 10:56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范樂

  “10萬億元銀行理財資金即將入市!”昨天,這一消息頻頻出現在股吧和微博上,被當成又一利好,令股民動心。然而,習慣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儲戶卻感到擔心。一位儲戶坦言:“如果銀行理財産品入市,我馬上就贖回。”那麼,這一消息從何而來,理財資金是否會大舉入市?

  據業內人士透露,消息起源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的表態:“關於銀行理財産品開立證券賬戶從事股票和債券交易,證監會和銀監會正積極研究,穩步推進。”有第三方機構統計,去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規模達到16.99萬億元。因此,不排除有人簡單測算,形成了“10萬億元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一説。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産品中心研究員王增武告訴記者,就算理財資金可以入市,也會先試點,再推開。更何況,目前尚不具備理財資金入市的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銀行的資産管理能力不夠;其二是目前股市的機制還不健全;其三是銀行理財産品尚未建立二級市場交易制度。據他分析,銀行理財産品至少要“基金化”,每日公佈凈值,允許投資者每日買賣,才具備進入股市的基礎。

  一位銀行理財經理表示:“涉足股市並不是銀行理財産品的強項。如果要入市,老百姓可以去買公募基金。事實上,老百姓之所以選擇銀行理財産品,就是不願意承受股市的下跌風險,看中了銀行理財産品的低風險特色。”她介紹説,銀行理財資金2007年曾涉足股市,但在2008年虧損很大,“預期收益率”大多落空,讓銀行飽受各方指責。所以,2009年7月,銀監會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理財資金不得投資于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但可參與新股申購。此後,面向普通客戶的銀行理財産品基本告別股市。

  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表示:“2008年至今,佔比持續上升的是債券和貨幣市場類和組合類産品,今年1至8月這兩類産品的佔比為51.85%和46.37%,兩者相加,幾乎佔據了整個銀行理財市場。”據悉,這兩類理財産品一般投向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的央票、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和短期融資券等,其特點是流動性好、安全性高,符合銀行理財産品“穩健”的特點。

  據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就算監管部門允許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最初只會是一小部分産品參與,不會覆蓋所有産品。投資者可以在購買理財産品前,閱讀説明書,了解每個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而保守的投資者可選擇不涉足股票市場的理財産品。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