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大擴容:銀行間交易所無聲角力

2012-07-09 14: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今年以來,關於債市擴容的利好消息未曾間斷,不論是交易所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破冰”,短融、中票發行額度互不佔用,還是國債期貨倣真交易的上線,都彰顯出管理層“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發展債券市場”的意圖。

  伴隨著債券市場的大規模擴容,銀行間、交易所市場之間亦燃起了無聲的“硝煙”。在多數業內專家看來,作為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直接債務融資,必須服從並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才能在支援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債市奏響大擴容序曲

  “單就融資功能方面來看,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例,其整個2011年的發行規模達到6 .8萬億元,是1997年的35倍。而20.2萬億元的債券託管總量佔到我國整個債券市場的95%以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副總裁張漪介紹稱,“特別是大家關注的信用類債券的發行量和託管量已分別達到8.8萬億元和4.9萬億元。今年1-5月份的數據顯示,信用類債券已經發行了5748億元,佔整個債券市場信用類債券的90%,佔同期社會融資總量的10%。目前我們國家信用債餘額已經佔到了世界第三位,亞洲第二位,融資功能日益凸顯。”

  毫無疑問,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顯著增加債券融資規模,對於市場上的投資者而言,意味著債券投資品種將得到極大的豐富,相對地,機構在債券市場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收益都將得到巨大提升。

  不僅如此,提高債券市場融資比重,有利於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分擔間接融資風險,有助於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加通暢。

  可以看到,隨著各項改革和創新舉措的陸續出臺,我國金融市場總體創新環境在不斷改善。前期包括中小企業區域集優票據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等各類金融創新的推行,實質上都是提高資金配置效率、促進金融與經濟有效銜接的有益嘗試和實踐,對優化企業融資環境、支援企業興業、創業都具有積極意義。

  在2012陸家嘴論壇“中國債券市場的未來發展”專題會場上,與會嘉賓多次強調,要著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通過發展高收益債券、定向工具等産品,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融資渠道。

  銀行間、交易所硝煙再起

  事實上,伴隨著債券市場的大規模擴容,銀行間、交易所市場之間亦燃起了無聲的“硝煙”。在中小企業私募債初試啼聲之時,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同時加速了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下稱“定向工具”)的擴容,並迅速在信用債市場嶄露頭角。

  所謂的“定向工具”,即為銀行間私募債,是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向銀行間市場特定機構投資人發行,並限定在特定投資人範圍內流通轉讓的債務融資工具;採取註冊制發行,具備發行方式便利、資訊披露要求簡單、在有限範圍內流通等特點。

  有媒體報道,自去年5月份以來,交易商協會累計接受了87家發行人的定向工具註冊申請,其中今年5月份以來註冊的共有24家。

  中金公司給出的統計亦顯示,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定向工具發行量分別為210億元、534億元和595億元。尤其在今年3月,定向工具單月共發行17隻,發行金額共425億元,是同期公司債發行量的3倍。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當前,交易所市場私募債與銀行間市場私募債相比優勢依然有限。首先,在於發行主體的差別,交易所私募債的發行主體向更傾向於中小企業,而銀行間市場私募債發行主體規模較大。其次,券商雖然可以成為交易所市場承銷商,但在尋找項目的能力上不及銀行,銀行的貸款客戶天然就是發債潛在客戶,很多時候券商還要和銀行合作找項目。

  由此判斷,若銀行間私募債市場降低門檻,那麼銀行可以直接幫助中小型企業發行私募債,無需和券商分享“蛋糕”。

  著力突破流動性困局

  “雖然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已達到20多萬億元,市場層次和産品亦漸趨豐富,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現在大量的債券是被機構持有到期的,交易性、流動性非常不足。”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胡政坦言,“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讓市場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和功能?這就需要提高市場流動性。既然是市場,那就是可交易、可流動的。”

  對此,海通證券副總裁金曉斌表示了贊同,他指出,“我國債券市場一直存在流動性較弱的問題,從發達國家來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很大。2011年,美國債券市場日均成交量達到9087億美元,是同期紐約股票市場和納斯達克交易所股票日均交易成交量之和的9倍。相較之下,我們國家債券市場去年日均債券成交量大概是2524億元。”

  由此可見,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如何提升市場參與度,依然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或許放鬆管制、降低門檻是有效推動市場活力的可用手段。”金曉斌指出,“可放鬆債券發行的管制,適當放寬企業債、公司債券的準入條件,推動發行利率由市場決定的機制,放鬆企業直接債權融資規模不得超過凈資産規模40%的限制,為中小企業的債券融資提供支援,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審批時間,降低溝通成本,這樣能更好地扶持實體經濟。”

  他還建議,應加快建立統一互聯的債券託管體系,推動場內、場外兩個市場的共同發展。實現債券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的自由轉託管,消除交易場所分割導致的流動性和投資者偏好的差異,使更多投資者參與到債券的交易當中,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使債券定價更為合理。

  同時,培養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並加強對信用評級公司的統一監管,制定全行業統一評級標準,統一評級尺度,避免惡性不良競爭,來提升評級公信力,最終加快債券市場良性、健康的發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