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所以就不用理財 帶你走出理財觀念誤區

2012-04-19 11:08     來源:中國網     編輯:范樂

  ●理財是一種行為習慣、自發意識,與錢多錢少沒有必然的聯繫

  ●理財是全方位的利用所有金融産品來尋求各項理財目標的實現

  ●理財也有風險,除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客觀經濟實力外,還需諮詢專業人士。

  你是否覺得自己不是有錢人就與理財無關?或者覺得理財是件麻煩事,無心制定自己的理財計劃?人人都希望擁有財富,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有的人甚至常常走入觀念的誤區。

  本週,理財教室特意請來民生銀行成都神仙樹支行理財經理李樂,他將為大家詳細解讀理財中的5大誤區,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誤區一:沒錢所以不用理財

  專家解讀:對於沒有錢的人,理財應該從開源與節流兩個方面來看。

  有的人是工資收入過低,在支付必要的生活費用之後確實無財可理,這類型的人應該努力提高自身在職場的競爭力水準,努力增加自身的勞動收入。

  另外一種人是自身收入較高,但是缺乏長遠規劃,對子女教育、退休規劃、養老金準備沒有足夠的重視,而産生過度消費。

  這類型的人應逐步加強長遠規劃的意識,減少自身消費支出,將剩餘資金用於理財目標的實現。

  誤區二:理財等同於投資

  專家解讀:廣義角度的理財包含了投資,投資規劃僅僅是理財規劃的一個方面。

  理財更多的是全方位的利用所有金融産品來尋求各項理財目標的實現,而投資更側重於財富的快速增值,而忽略了個人風險管理、個人稅務規劃、個人養老規劃、子女教育規劃等一系列內容。特別是一些不能承受風險的剛性理財目標,僅僅利用投資來實現,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很可能在投資失誤的情況下,導致理財目標不能實現。

  誤區三:理財麻煩且有風險

  專家解讀:由於目前理財産品的種類比以前更加多元化,且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投資品種也日趨複雜,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理

  財確實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且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工作較忙沒有時間涉足相關領域的客戶,最好更多地借助專業人士,在評估自身主觀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客觀經濟實力之後,再進行理財投資。

  誤區四:理財産品是為有錢人設計的

  專家解讀:理財是一種行為習慣、自發意識,與錢多錢少沒有必然的聯繫。

  目前金融機構可提供的理財産品也針對不同金額的客戶,在投資起點上做了進一步細分,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比如既有每個月幾百元就可以參與的基金定投,也有需要上千萬門檻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間還有五萬、二十萬、一百萬、三百萬等諸多起點的産品可供選擇。因此,理財是每個有意願的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誤區五:等到年紀大點再理財

  專家解讀:凡事都要趁早,既然知道理財是一件對每個人都很有幫助的事情,何必要等?越早開始理財只會讓今後的生活更加輕鬆。

  比如購房計劃、子女教育計劃、養老計劃等一系列大額剛性支出,若臨到支出發生時候才去準備資金,就會十分倉促甚至會造成理財目標無法實現。

  以子女教育為例,如果能在小孩剛出生的時候,每個月固定用一部分資金開始準備子女教育基金,完全可以避免將來子女成年後需要一次性大筆支出教育費用而對家庭財務造成過大的衝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