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貨交易所近期對於黃金期貨交易規則的修改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黃金期貨在2008年1月9日正式上市,運作4年來,年成交額從2008年的1497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25488億元。
除持倉量和交易量逐年增加以外,黃金期貨市場參與者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內外主要銀行機構都已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自營會員。
就黃金期貨自身的發展看成長迅速,但是把黃金期貨放在整個黃金市場的發展中看成長又顯得有些慢,主要表現在成交量與持倉量和黃金現貨市場的發展不相匹配,機構投資者參與程度有限。這種現象一度被業內認為黃金期貨成了“擺看”的品種。這也是此次黃金期貨規則調整背後的原因。
從此次上期所黃金期貨規則修改內容看,主要涉及優化黃金期貨持倉梯度保證金和時間梯度保證金規定,適度降低時間梯度的最高保證金要求;調整黃金期貨投機限倉規定;優化對黃金期貨品種期貨公司會員超倉的處置措施;對每日期貨交易資訊發佈中的黃金期貨交易資訊的披露制度進行了創新性嘗試。
廣發期貨總經理肖成博士認為,黃金期貨持倉梯度保證金和時間梯度保證金的調整主要針對的是國內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保證金規則的調整可以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交易主體的資金使用效率,調動企業入市套保的積極性。
對於限倉比例和持倉限額規定進行的調整,主要是針對機構投資者比重增加。尤其是交易所將對期貨公司會員實行比例限倉,這為機構投資者參與黃金期貨市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並有利於機構投資者倉位的動態管理。
經易期貨董事長張必珍認為,從此次修訂的內容來看,一是針對當前市場呼聲較高以及普遍反映的問題,進一步修訂以適應市場發展需要;二是有助於優化市場結構,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並利用期貨市場,提升黃金期貨市場的參與度,推動市場功能發揮。
“此次調整黃金期貨交易規則和風控機制是兼顧公平和發展,應對黃金期貨參與主體多元化的重要舉措。”興業銀行蔣舒認為,與黃金之外的其他期貨品種市場參與者以套期保值的生産商和通過期貨公司進行代理交易的個人投資者這兩大群體的相對單純格局不同,黃金期貨有銀行自營交易群體的存在。此次調整降低了臨近到期的期貨合約而不是所有期貨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和持倉限制,在維持現有風險控制力度的前提下便利了套期保值者對於黃金期貨的運用。
金瑞期貨侯心強認為,此次黃金期貨規則的調整,有助於降低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資金佔用比例的降低將使黃金期貨市場對參與套保的實體企業更具吸引力,既符合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及服務國民經濟的宗旨,又能進一步促進黃金期貨市場的吸引力,促進黃金期貨市場容量和規模的擴大。近兩年,國內黃金市場規模的擴大和非期貨公司會員頭寸規模增加,特別是作為黃金現貨交易主體的銀行的參與活躍了黃金期貨市場,上期所此次持倉比例及持倉限額的調整,無疑對於銀行等非期貨公司會員進一步參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具有吸引力,能夠促進黃金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現貨市場。
上期所還對黃金期貨合約在不同時期的限倉比例和持倉限額規定進行了調整,重新將黃金與鉛、橡膠歸為一類,顯著提高了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的持倉限額。對此,中證期貨王曉黎認為,這樣的調整是符合市場發展規模、風險控制需求和現貨市場承受能力的,滿足了當前市場的合理要求,將為市場功能的發揮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