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謂理財即要將所有能“動起來”的資金作出明智的安排和運用,使金錢産生最高的效率和效用。面對形形色色的理財方式,投資者總是陷入兩難境地:不甘心把錢存在銀行遭受通脹侵蝕,又不堪承受炒股“蹦極跳”的壓力。好不容易相中銀行理財産品,又因門檻過高而止步門外,而這類産品流動性差,持有期間不能像基金那樣隨意申贖。與其在産品收益、風險和流動性上糾結不已,不妨弄清楚錢財屬性,根據資金用途選擇合適的理財産品對號入座。
對於隨時可能用到的“閒錢”,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較高,最好是運用短期理財工具:如貨幣基金、超短債基金等來打理。從長期表現看,根據天相投資分析系統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2004年以來貨幣市場基金的累積收益為21.29%,同期活期存款利率、七天通知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年初開始計算)的累積收益分別為4.78%、12.92%、22.29%,貨幣市場基金很好地完成了流動性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功能。
還有以備不時之需的應急資金,可以嘗試較長期限的固定收益産品,如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産品、嘉實信用債等債券型基金。近期銀行理財産品遭遇雙重寒流侵襲:一方面是監管層的大力監管,另一方面其收益率可能隨存準率下調而下降。而信用債基金資訊披露制度完善,投資透明度高,所持券種僅持有到期的收益率,就已經遠遠超過同期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因此收益預期更為穩定。同時,作為開放式基金,信用債沒有封閉期,流動性強于銀行理財,且不會因為提前贖回損失收益。
而匹配子女教育、養老、財富傳承等長期財務目標的“長錢”則講究“放長線釣大魚”,可以考慮基金定投,或是投資股票投資方向基金。雖然受累今年市場起伏,股票型基金錶現乏善可陳,但長期持有仍較為可觀。銀河證券報告顯示,自2001年以來,截至2011年9月30日,我國股票型基金資産凈值規模達到19787.56億元,股票方向基金為投資者獲得的絕對收益累計達到約4700億元,剔除申購贖回費用的累計收益率為33%,相對於市場基準取得了7.2%的年化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