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融市場盤點:銀行業十大焦點事件

2011-12-27 10: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范樂

  編者按:2011年,伴隨著國家政策調整和行業發展,銀行業經歷不少起起伏伏。從信貸結構的調整,到理財産品的創新,銀行業取得了資産和結構的優良業績;再融資潮起和外資大規模減持,又令業內人士如履薄冰。回顧過往,中國經濟網銀行頻道對銀行業年度事件進行梳理,整理出本年度業內十大焦點事件。

  1.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突破100萬億元

  據銀監會披露的數據,2011年3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合計本外幣資産總額突破了百萬億元大關,截至今年10月末,總資産達到約106.21萬億元。

  業內專家認為,在“百萬億”資産大關背後,首先看到的是商業銀行不間斷地股份制改革探索及改革帶來的巨大變化。去年,農行成功登陸A股和H股市場,成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收官之作。與此同時,光大銀行以“光速”在上交所掛牌,與其他15家上市銀行同臺博弈。在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産猛增的同時,資産品質也在不斷提高。根據16家上市銀行的第三季報,各銀行普遍實現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雙降" 。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末我國銀行業曾出現總資産和總負債環比雙雙下降的罕見現象,特別是其中的總資産環比減少了近萬億元。

  2.信貸結構轉向房貸有保有壓

  今年,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緊張的局面從年頭延續到了年尾。它一方面表現為傳統的重點領域房地産貸款業務出現萎縮,另一方面,銀行將結構調整後更多的額度過渡給相應的企業需求。

  從年初開始,信貸投放就呈現出空前緊張的局面。根據國家調控政策,也出於風險防範的考慮,多數商業銀行上浮房地産貸款利率出現普遍,上調幅度在10%至45%不等。對個人房貸業務,大部分銀行利率優惠也逐步取消,甚至部分銀行暫停了首套住房按揭貸款業務。

  為緩解由此對居民正常購房需求和保障房建設産生的不利影響,五大國有銀行立“軍令狀”保障房建設資金解渴,稱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保障性住房項目的信貸支援力度。

  3.上市銀行再融資潮

  2011年新年伊始,上市銀行就再次迫不及待地拋出天量融資方案。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日前相繼宣佈再融資。

  接近年底,據統計,全年上市銀行融資規模已超過2700億元。雖然比不上2010年,銀行業募集資金超過3413億元的高峰,但也不能算少。不過,今年銀行在融資顯著的特點是,多采用發行次級債的方式進行,通過此法共計融資2324億元。這樣選擇的高處在於,既可以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又不會對資本市場構成大的衝擊。

  4.銀行理財産品屢遭“秒殺”

  在樓市投資受限、股市表現疲軟和通貨膨脹高企的大背景下,“爆發年”、“大爭搶”成為了銀行理財産品銷售今年最顯著的標簽。有幾個月內,銀行理財産品一上櫃十幾分鐘就賣光,部分銀行甚至不得不要求客戶提前預約,否則到開賣那天根本買不到。據盛世普益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10月末,商業銀行已累積發行14477款個人理財産品,已經超過去年全年11674款的總額。同時,前3個季度發行規模約13.35萬億元,也刷新了去年約7萬億元的記錄。

  同時,理財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也水漲船高,有的甚至超過7%。不過,實際到期收益也時有令投資人大跌眼鏡的表現。5月份,知名人士、雜誌出版人洪晃在其微博怒批德意志銀行,稱其理財産品讓她快成“無産階級”。

  5.多家上市銀行逼近存貸比"紅線"

  今年,75%存貸比紅線似一把懸在銀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由於CPI一直處於較高的範圍內,在“負利率”的情況下,宏觀經濟預期的慣性導致存款流出壓力持續存在,銀行業體系內資金狀況更趨偏緊。面對存款的外流,市場的信貸需求,不少銀行不得不跨踩監管紅線。根據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招行、興業銀行、交行等的存貸比均超過了75%。

  臨近年底,財政存款開始進入流出期間,這對整體存款增速的支撐效將由正轉負。另外不容忽視的是,外匯佔款繼續下降導致存款流失加劇。有券商報告分析稱,2012年存款增速即M 2增速可能降至12%,銀行業將面臨存量存貸比不斷上行的困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