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脈動:臺灣離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有多遠?

2013-05-24 18:29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王偉

  當前,兩岸經貿交流熱絡進行,尤其今年進入貨幣後清算時期,帶來的商機與合作的機會更為廣闊。

  上周,在榕舉行的“海西2013兩岸經濟暨金融研討會”上,臺灣産學界人士均對臺灣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充滿期待。

  兩岸貿易形成龐大資金池

  隨著大陸跨境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日益擴大,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之後,臺灣地區和新加坡、倫敦也正在競逐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目前,兩岸有關銀行已經根據去年8月達成的清算協議,開展人民幣和新台幣的清算。但在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看來,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才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關鍵。臺灣擁有大量在大陸經營的臺商,“與香港不同,臺灣與大陸有著龐大的經貿往來”。資料顯示,目前,臺灣已成為對大陸貿易順差最多的地區,也是大陸第二大直接投資來源地。2012年兩岸貿易額1689億美元,其中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900多億美元。2012年臺商投資大陸金額超過28億美元。這意味著臺灣企業將自身的人民幣盈餘留存下來,就可以形成可觀的人民幣資金池。“這麼多的資金在跨境流動和配置中所衍生出來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圍繞這一資金池做文章,就可以推進人民幣業務的發展。”蔡明忠説。

  用人民幣和新台幣進行清算,對兩岸企業和銀行業有正面效益,都有利於雙方企業在跨境貿易中優化匯率風險管理,減少匯兌成本以及外幣衍生的交易費用。

  離岸人民幣1萬億是個坎

  今年2月6日,臺灣46家銀行開始接受人民幣存款。臺灣財政部門前負責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表示,根據最新統計,臺灣各銀行人民幣存款已經超過600億元,預估今年會超過1000億元。而目前香港人民幣存款金額已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

  劉憶如推估,“今年底或明年初,臺灣和香港的人民幣金額合計可能就會達到1萬億元左右,這個金額相對於境內來説,當然比例仍極微小,但卻有著重要意義”。

  劉憶如説,依國際經驗,對國際上任何一個幣種而言,1萬億元是個很重要的門檻,因為國際化的進程一定是先走離岸的貨幣,離岸的貨幣走到1萬億元門檻時,貨幣回流會隨之衍生出很多金融産品。“屆時,不論是人民幣商機,或是人民幣風險,都會較目前擴大許多倍。”如果這些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建構完備,人民幣的商機就更加無窮。劉憶如舉例説,這兩年來暢銷的香港“點心債”,今年3月起在臺灣發行的“寶島債”,以及香港已上路而臺灣正在等待額度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

  如何發力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臺灣要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應如何發力?蔡明忠認為,臺灣可以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諸多金融産品,加快人民幣交易中心的進程。另外,根據兩岸企業人民幣的融資需求,協助解決大陸臺商融資難問題,降低其融資成本。

  劉憶如建議,臺灣發展“寶島債”,瞄準大陸內需市場,幫助臺資企業籌措人民幣資金,也可以到東南亞市場發行債券,吸引人民幣存款。同時,儘快爭取RQFII,方便人民幣回流。此外,複製“香港-前海-深圳”模式,打造“臺灣-金門-廈門”途徑,將臺灣人民幣貸款給大陸有資金需求的企業。

  作為對臺窗口,蔡明忠希望廈門在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的進程中,協助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蔡明忠表示,當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與臺灣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接軌時,兩邊的人民幣可以進行互換,廈門就順理成章成為對臺人民幣清算的窗口。

  不少産學界專家同時呼籲臺灣當局要有明確的政策規劃,採取更積極的開放政策,否則,處處限制與管制,臺灣將錯失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大好機會。(本報記者 李向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