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銀行凈賺萬億 銀行依然最賺錢

2013-04-26 11: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呈現復蘇態勢。同比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逐季走高。分析人士認為,二季度宏觀經濟仍處於復蘇通道之中,上市公司業績同比預計仍將好轉。

  不過,將業績相對較好的銀行業和金融類公司剔除後,其他公司整體業績呈現同比下滑,超過四分之一的“非金”公司在為銀行打工。同時,銀行業對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貢獻則在提升,16家銀行凈利潤總額達10269億元。分析人士認為,應加快推進金融改革來改變這一局面。

  去年四季度現復蘇

  截至4月25日,已經披露2012年年報的2286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萬億元,同比增長9.25%;合計實現凈利潤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5%。相比于2011年約12%的業績增幅,2012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明顯放緩。

  去年,上市公司業績低增長主要是受到宏觀經濟形勢低迷、前三季度業績較差的拖累。隨著穩增長政策的陸續出臺,上市公司業績從第四季度開始出現復蘇跡象。據Wind數據統計,2286家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4540億元,同比下降2.33%;第四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4453億元,同比增長9.83%。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業績仍然處於復蘇過程之中。截至4月25日,已經披露一季報的1512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1065億元,同比增長20.16%。考慮到2012年一季度業績為負增長,2013年一季度的業績增長體現出上市公司“元氣”正在恢復。

  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業績復蘇是受到補庫存需求的拉動,産品價格出現反彈,企業盈利空間得到一定程度恢復。宏觀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速度處在合理區間,雖然沒有出現樂觀預期中的強復蘇,但復蘇態勢基本確立,因而二季度上市公司業績預期仍處於溫和復蘇過程之中。

  4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為50.5,逼近榮枯線,較3月終值下降1.1個百分點。有投資者擔憂經濟復蘇態勢出現轉折,上市公司業績會受到負面影響。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匯豐PMI初值的下降只是數據的短期擾動,儘管顯示復蘇速度趨緩,但並不表明經濟復蘇的趨勢出現了轉折。

  據分析,4月份PMI值、産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仍處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數繼續高於産出指數,表明製造業運作仍然保持平穩。PMI初值的下降主要由於外需疲弱造成,而本輪復蘇從一開始就是由內需尤其是投資所拉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日前發佈的預測數據則顯示,今年二季度GDP增速加權平均為8%,相比一季度7.7%溫和回升。對於二季度的整體經濟表現,專家認為,二季度經濟將呈“內需穩中有進,出口高位回落,總體溫和回升”態勢。

  銀行仍為賺錢利器

  分行業看,銀行依然是最賺錢的行業。

  上市公司凈利潤排名顯示,前10名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交通銀行、中國神華、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除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這三家能源公司,其餘7家公司均屬銀行業。5家公司凈利潤規模超千億元,僅有排名第5的中國石油不屬於銀行業。

  截至4月25日,除華夏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之外,13家銀行已經披露2012年年報。13家銀行去年合計實現凈利潤9984億元,同比增長16.97%;佔上市公司整體利潤的比重為53.35%。

  往年數據顯示,2010年,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為1.72萬億元,16家銀行凈利潤佔比為39.38%;2011年,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為1.95萬億元,16家銀行凈利潤佔比為44.9%。由此可見,銀行業在上市公司整體利潤中的佔比呈現逐步擴大的態勢。考慮到各大公司年報已基本披露完畢,這種利潤格局恐難以改變。

  當前,我國銀行業利潤增長仍主要源自以信貸為主的生息資産規模增長和息差擴大等因素。數據顯示,披露年報的13家銀行2012年利息凈收入合計達到19690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78.15%。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存貸差高於發達國家水準,在體制的呵護之下,銀行業創新動力不足,因而中間業務對於營業收入的貢獻比較小。據統計,13家銀行2012年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合計達到4565.67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8.12%。

  今年一季度,受制于息差環境、市場需求變化、去年基數較高以及部分銀行自身業務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銀行業凈利潤增速預期較去年四季度大為放緩,甚至有分析稱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將會降至個位數。

  從已經披露一季報的銀行業績看,平安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增速為4.67%。公司有關人士稱,伴隨著利率市場化與金融脫媒進程加速,銀行息差空間逐步縮窄,對盈利增長造成較大壓力;而同業競爭日趨加劇和銀行業經營水準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粗放式發展之路已被實踐證明難以為繼。為此,平安銀行確立了差異化發展路徑,通過轉變增長方式、調整業務結構,打好未來快速發展的基礎。

  不過,並非所有銀行的業績表現都這麼悲觀。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寧波銀行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2.44%、20.09%、22.82%。

  “非金”公司業績黯淡

  銀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非銀行業和非金融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則顯得黯淡無光。截至4月25日,2273家非銀行業上市公司去年合計實現凈利潤8731億元,同比下降11.86%;2242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去年合計實現凈利潤8137億元,同比下滑10.57%。

  高額的財務費用成為侵蝕非金融類企業利潤的一個重要因素。數據顯示,2242家上市公司財務費用高達2517.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2%,佔凈利潤的比重為30.93%。其中,財務費用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41家,超過20億元的有19家。

  財務費用排名前10位的公司分別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華能國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國電電力、中國鋁業、中國中鐵、中國中冶、中國建築。這10家公司的財務費用合計為742億元,佔2242家上市公司整體財務費用的29.48%。

  會計專家認為,如果財務費用佔到凈利潤的50%以上,就基本可以判定這家公司是在為銀行打工。據此標準統計,2242家上市公司剔除虧損的公司還剩2068家,這些公司中551家公司在為銀行打工,佔比達26.64%;其中財務費用高於凈利潤的公司則有355家公司,佔比達17.17%。

  財務費用與凈利潤的比值排名顯示,海潤光伏、遼通化工、雲南銅業、聖農發展、銀星能源、雙環科技、南京醫藥、瑞泰科技、孚日股份、瀋陽機床等公司的壓力較大。排名第一的海潤光伏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96575.4974萬元,同比減少30.37%;營業利潤虧損53428.5151萬元,同比減少315.0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07.5918萬元,同比減少99.48%。

  海潤光伏在年報中表示,2012年,光伏産業一直徘徊在行業低谷,繼美國開始“雙反”後,歐盟也開始啟動“雙反”,中國光伏行業深陷危機之中,大部分光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一季報顯示,公司虧損14334.1397萬元,仍未走出低谷。

  分析人士認為,資金使用成本壓力高企將迫使非金融類企業謀求轉型,除了提升主業的盈利能力,在融資渠道方面應當尋求多元化。當然,銀行業更賺錢的現狀會導致一些企業的涉“金”衝動,如果這一趨勢蔓延開來,會導致實體經濟虛擬化。故此,我國應加快金融業改革,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記者 顧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