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金炒作中國黃金需求

2012-12-05 09:02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國際資金炒作中國黃金需求盲目買金風險大

  市內黃金珠寶櫃檯人頭攢動。

  今年黃金全球需求估計下降 中國需求過去4年翻番 投資者警惕成為最後接棒者

  本週時間,廣州市民劉先生看到金價下跌,立即致電越秀區的某百貨商場,讓他們為自己買下3根100克金條,總計價值為10.7萬元。這是半個月內劉先生第五次買金,之前已經累計購買了1.2公斤黃金。“逢低買金,避險投資兩不耽誤。”

  而在該百貨商場,類似的買金熟客目前已超過70人,除了劉先生這樣的小企業家,多數都是白領家庭投資者,其買金熱情絲毫沒有因為工資收入有限而出現相應的減少。

  2012年,由於全球貨幣政策趨向寬鬆,且中國內地A股市場不景氣,買黃金避險,成為了很多中國家庭的不二選擇,買金如買白菜,投資熱潮背後不乏盲目成分。

  世界黃金協會預期:2012年,中國黃金需求將達到800噸,2013年,將在此基礎上再增10%。業內人士推算,僅這80噸黃金,就足以將國際金價推高50~100美元。國際投資機構普遍押注“中國黃金需求”,部分業內人士深表憂慮:中國投資者會不會成為最後接棒者?

  國內:四季度以來多地居民成公斤買金條

  “按照家庭計算,中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家庭(大約是150萬個)買金,每家購買100克黃金,總需求量就是15萬公斤,折合150噸;這個數字可以位列各國央行黃金儲備的前40位,大於多數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黃金儲備,理論上可以將國際金價推高5到10個百分點,折合80~170美元(每盎司)。”廣東貴金屬交易公司的田鵬飛計算後認為。

  世界黃金協會剛公佈2013年的預期:雖然2012年國際黃金需求可能下降5%~7%,至約4100噸;但中國黃金需求依然強勁,預期能超過800噸;而預期中國經濟逐步回暖,2013年中國的黃金需求將在今年基礎上增長10%。

  而記者從廣東省黃金協會了解到,2010年中國黃金需求才剛跨過500噸大關,兩年不到的時間裏增長了近60%,300噸的差距比全球181個國家的央行黃金儲備都要高。而800噸的數字剛好是2008年需求總量的2倍。

  而近日如果遇到當日金價下跌,記者走訪廣州市內的平價百貨商場,都會發現黃金珠寶櫃檯人頭攢動,情景如逛菜市場,金光燦爛的小規格金條成交紅火,幾條、幾十條地被投資者取走。

  國際機構:中國春節因素將使金價保持強勁

  世界黃金協會董事總經理Marcus Grubb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稱,已有證據顯示中國經濟已觸底回升,我認為2013年中國將表現強勁;因中國春節因素,明年第一季度黃金將保持強勢。

  而廣大投資銀行、投資機構也都對中國需求表示出了樂觀態度,與其説是“看好”,更不如説是“期待”。比如花旗集團近日再次發佈了看好中國黃金需求的觀點,認為中國未來的黃金需求增長是“最重要的力量之源”,中國的零售投資需求“尤為強勢”。

  法國巴黎銀行近期報告預期,雖然中國經濟放緩對於中産階級的收入構成一定打壓,卻增加了避險資産的需求,今年四季度開始,中國黃金需求仍會不斷上升,延續至2013年,對於國際金價構成一定支援。

  據本報記者統計,全球投資機構、投資銀行中,87%樂觀看待2013年黃金市場,而幾乎每一家機構都在近期曾將“中國因素”作為看好金價後市的主要依據。

  買金實例:股市不景氣推動買金熱潮

  而在中國城市,投資黃金熱潮經久不衰、日益升溫,從普通老百姓到機構投資者,都成了黃金交易的熟客;而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走弱無疑夯實了這個趨勢。老百姓無疑是買金主力。

  家住越秀區的方先生50多歲,是亞洲國際大酒店黃金超市的熟客,2011年至今已經先後購買了1.2公斤、價值40多萬元的金條。而據他本人介紹:“我不過是個普通白領,家裏的流動資金也就100多萬元。有定期存款到期了,股市又不好,還是買黃金來得踏實,就越買越多了。”

  而這類家庭投資者、普通白領,在各大百貨公司、黃金投資公司的買金意願都十分強烈。上周金價走跌,廣州東山百貨大樓當日成交的金條接近200萬元。

  而同在越秀區的一家企業本來是家投資諮詢+貿易公司,前幾年經濟高速發展期積累了上千萬元的流動資金;2011年底開始購買了大量實物黃金。幾位股東一致認為:黃金可以避險,抵抗通貨膨脹。可惜的是,他們買金“抄”到了半山腰,目前仍處在虧損狀態。但由於實業投資不景氣,公司高層仍將黃金貯藏在銀行裏。

  專業人士點評:

  盲目買金風險大 別被國際機構“忽悠”

  但無論是經濟學者,還是企業家,也有很多人對於中國人的瘋狂買金熱深表憂慮。

  哎呀呀飾品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國富認為,國際投資機構顯然在有秩序、有目標地推高金價,其中有長線投資的成分,也不能排除陰謀投機的可能性。中國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應謹慎買金,不應完全聽信國際機構的預期。他認為,黃金説白了就是材料最值錢,工藝價值、發行量等因素不值一提。實在要買仍應買金條。

  民生銀行的楊盛學指出,從2011年9月至今,面對歐債危機與全球經濟動蕩,黃金價格顯示出了與風險資産更為密切的關聯性,而與避險資産的關聯度沒有那麼強,也就是説,我們不能無限擴大黃金的避險價值;盲目樂觀看待後市本來就不可取。

  家庭流動資産中,黃金方面的配置一般不應超過15%,上文案例中方先生家的配置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並不理性;而越秀區的這家企業投資黃金的成本過高,顯然過於看好後市發展,做法也不值得提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