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行凈利潤增6.9%跌出前三 剖析墊底原因

2012-09-10 13:38     來源:理財週報     編輯:王偉

  據某私募研究員的説法,其實更應關注銀行卡手續費下降的問題,而不是海外業務

  似乎,行業中一直有這個感覺,不料今日當真實現了。

  傳統的四大國有銀行,序列已經改寫。中國銀行以一個尷尬的身份來迎接它的百歲生日——跌回“中國第四大銀行”。

  以業內人士的説法,曾經“千瘡百孔”的中國農業銀行“起死回生”,超過了中國銀行。中國銀行2012年中報的財務數據,在上市銀行序列中,已掉下一大截。

  數據有時候不盡人情,也不盡完美,但常常人們只能先從數據説起。

  中國銀行跌出前三

  2012年8月份是上市銀行半年報公佈的集中月份,而8月下旬則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半年報公佈的集中時間。對這四大行的半年報進行初步分析,我們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中國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似乎與其他三大行不在一個檔次。

  中國銀行凈利潤增長僅為6.94%,全行業墊底(限于上市銀行);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分別為12.47%、14.57%和20.76%;中國銀行與之相比差距比較大,與其他動輒增長百分之三十、四十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相比差距更大。

  再對比三大關鍵財務指標——總資産、總負債、凈利潤,中國銀行分別為12.82萬億元、12.03萬億元和750.02億元,而同期這三項數據中國工商銀行分別為17.07萬億元、16.05萬億元和1232.41億元,中國建設銀行分別為13.51萬億元、12.64萬億元和1064.94億元,中國農業銀行分別為12.90萬億元、12.21萬億和805.22億元。也就是説,中國銀行已被前老四中國農業銀行超越,敬陪四大行末座。有意思的是,這個反超額度剛剛夠。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據中國銀行2012年半年度報告,截至6月30日,除上述三項關鍵財務數據——總資産、總負債、凈利潤外,中國銀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7561.95億元,總資産凈回報率為1.22%,凈資産收益率為18.99%,而作為衡量銀行盈利能力重要指標的凈息差僅為2.10%,為各上市銀行中的倒數第一,不僅比不上其他三大行,連很多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也比不上,離倒數第二也有31個基點的差距。

  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通常會有下面的説法:人民幣開始進入降息週期,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但這不是唯一的和最主要的因素。

  中國銀行上半年的利息凈收入和凈息差分別為1240.54億元和2.10%,其中中國內地人民幣業務利息凈收入和凈息差分別為1011.35億元和2.31%,中國內地外幣業務利息凈收入和凈息差分別為10.67億元和1.26%。可知,外幣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中國銀行的凈息差。

  不過據某私募研究員的説法,其實更應關注銀行卡手續費下降的問題,而不是海外業務。

  據一位南方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的説法,相比較于去年,今年中國銀行的外幣凈息差有所好轉,未來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如控制外幣存款利率,以降低海外存款成本支出,其最終效果還受到美國是否推出QE3的影響。

  中國銀行的信貸競爭力和定價能力一直不強,這是由於其大客戶較多,小客戶比較少,影響了其定價能力,加上其存款成本,特別是存款成本較高所導致。

  從靜態數據來看,似乎可以找到一個還算不錯的數據:非利息收入佔比。

  上半年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為555.73億元,非利息收入佔比為30.94%,高於其他三大行,遠高於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

  “這個數據看上去似乎跟國外的大銀行接近了,但其實沒什麼説服力,因為一方面中國銀行有證券、保險、租賃、基金這些業務,反過來説,也是因為其他利息收入太少吧。”一位銀行中層人士説。

  實際上,中國銀行擁有最高的非利息收入佔比,這主要與其集團化多元化發展有關。但這一優勢沒有在利潤上體現出來。實際上,中國銀行二季度非利息收入同比減少了18.0%,環比減少了38.3%;其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同比減少20.1%,環比減少38.1%。

  中行怎麼了?

  “你從財務上去理解中行,那就是美元的問題。你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它,你就知道中行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一位曾任職與銀行的基金公司高管説。

  “大家感覺,中行這幾年一直在原地踏步,上市之後,其實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結果等農業銀行花了大力氣刮骨療傷,上市還沒幾天就超過了。至於這個原因,我認為一半可能歸之於定位的因素,另一半可能還是內部沒有掌握好節奏。”

  另一家大型的銀行中層也對理財周表達了他今年的感覺,“中行這幾年雖然不能説是衰落,但總體感覺不太趕得上創新的步伐。你可以去統計這五年來國內銀行的變化,從資産規模來講,四大行應該説增長幅度都是差不多的,模式也都差不多,但是凈利潤的增長,中行就是最墊底的了。就是説中行一直沒有解決好自己的平衡問題。”

  這個平衡,他歸納為:國內業務和海外業務之間的平衡,以及總資産的外延擴張和內生增長的平衡。這導致了中國銀行的公司戰略也有些搖擺。

  “工行現在是越做越深,尤其是零售銀行方面;建行在四大行中的專業性是有很好優勢的,農行的特色其實不用説,中行如果説優勢,主要就是資金交易業務積累的歷史優勢,不過不是很夠,就是你中行是不是這樣下去就行了?資本賬戶開放當然是遲早的事情,但我估計2015年之前不會有大進展,那你説國內業務還要不要做?”上海一位機構投資者説。

  “利率改革和匯率改革,都是以後的方向,肯定是先利率後匯率。如果先匯率,那中行立馬就有起色,先利率,那中行本來就不佔優勢的凈息差就更沒優勢了,所以中行註定要遇到利潤障礙的。”

  另有銀行業內人士還透露,中行之所以在中間業務上行道遲緩,跟其IT系統建設的嚴重滯後有關係。“IT這一塊引進了很多人,但是爭議很多,矛盾也很多。像工行早就有了自主智慧財産權,交行的系統在大行中也算最好的,中行據説是今年年初才完成重建。”

  中行業務部門頻繁的人事動蕩,也為業內持續擔憂。

  理財週報在採訪過程中意外獲悉,中國銀行銀行卡中心總經理鐘向群,最近已經調任創新研發部總經理,改由胡浩中接任卡中心工作。而胡浩中為中國銀行銀行卡中心業務總監。同時,業內資深專家,信用卡中心行銷主管易必正也離職回到臺灣。理財週報記者致電鐘向群,得到了他的確認。

  在2010年鐘向群接任之前不久,中行銀行卡中心的總經理是車軍。也就是説,中國銀行卡中心3年間出現了三位總經理。

  中國銀行的信用卡歷史悠久,但業內認為,始終未能成大器。

  理財週報欲就上述問題,致電中國銀行行長肖鋼,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