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擬在上交所大宗平臺試水資産證券化

2012-09-06 08: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權威人士透露,由交行牽頭的、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交易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交行正就相關事宜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海通證券等進行研究。此次交行可能率先出售基建項目存量貸款,例如高速公路等有收益權的項目。事實上,目前銀行真正想出售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但由於平臺違約風險等問題尚難以處理,此類資産的證券化工作陷入兩難。

  基建類貸款先行

  與國開行等銀行正在操作的資産證券化産品不同,此次交行即將試點的資産證券化産品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上進行的。出售資産將轉移到銀行表外。此前的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均在銀行間市場交易,風險也在銀行系統內流轉。在此次交行的資産證券化試點中,海通證券並非擔任承銷商,而是管理人。

  由於收益穩定,此次交行率先證券化的信貸資産將是有穩定收益的基建類項目貸款。權威人士透露,銀行出售此類資産的積極性顯然低於平臺貸款類,但監管部門考慮到控制信貸資産證券化風險,券商和投資者也比較願意接受此類信貸資産。

  該人士介紹,交行此次的專項計劃資産會按照風險及收益情況進行分層,設計發售優先級受益憑證和次級受益憑證等不同的固定收益品種,前者的清償次序先於後者。在滿足貸款“出表”的情況下,原債權銀行自留一部分次級受益憑證,從而達到為優先級受益憑證增信的目的,滿足債券投資者、銀行理財、信託、保險等低風險偏好資金的投資需求。優先級受益憑證將安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可能允許質押式回購以擴大資金來源、提高市場活躍度。

  與以往在銀行間市場進行的信貸資産證券化不同的是,此次交行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是信貸資産的真實出售,出售資産將轉移到表外,形成銀行的收入。在銀行通過股票市場融資的道路不再暢通之後,真實出售信貸資産無疑將有效地補充銀行資本、降低存貸比,從而為國家鼓勵的産業留出更大的貸款額度並落實貸款傾斜政策、調整信貸資産結構,使資本市場真正為國家産業結構調整政策服務。

  平臺貸出售遇阻

  “對於需要證券化的信貸資産,銀行希望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流動性差、佔比較高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但由於存在平臺違約風險,又沒有很好的處置違約的辦法,這種信貸資産的證券化工作目前陷入兩難。”權威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對此,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祚君建議,可以考慮運用金融債券保險産品。這要考慮兩個問題:首先,金融債券保險屬於財産險,對一般財險公司而言,需要計算未來承保的信貸資産規模有多大,這涉及到保險計提的問題。其次,如果金融債券保險産品發展到一定規模且風控要求不斷提高,可以考慮成立專業的金融債券保險公司承保,這符合國外市場的經驗。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