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操縱醜聞已威脅到全球各地銀行間同業拆息的定價機制,並從歐美市場輻射至亞太地區,最新的消息顯示,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金融監管當局已開始自查。
在歷經幾十年的運作之後,為全球各種金融産品提供參照的Libor、Sibor等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Libor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Libor已成“燙手山芋”
英國巴克萊銀行高達2.9億英鎊的罰單並未令Libor操縱案終結。從醜聞爆發的近一個月以來,牽扯其中的大型跨國銀行已經多達近20家。最新的消息是,法國興業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有可能同樣涉及操縱Libor和Euribor(歐元區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目前歐洲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這兩家銀行提供2006-2009年間的Libor報價資訊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員之間的通信郵件等。
而受到Libor操縱案威脅的不僅僅是銀行,歐美政府機構同樣無法置身事外。上週五,英國央行公佈文件稱,美國官方並未在2008年金融危機頂峰時期就利率綁定醜聞警告英國官方。英國央行在郵件中進一步闡述了英國央行行長金恩和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之間的對話。無疑這份文件增加了英、美兩國的壓力,該兩國正在就為何沒有對那些全球最大的銀行所做的潛在非法行為作出回應而接受重重審查。
隨著事態愈演愈烈,Libor開始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據悉,各國央行官員及監管機構將在9月舉行會談,商談對Libor的改革問題,甚或乾脆拋棄不用。對此,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棄用Libor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當前找不到一種能更準確反映金融市場利率的替代工具。”
“各國央行直接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利率,由於帶有一定的宏觀調控因素,因此並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場資金的真實狀況。”奚君羊進一步分析指出,“而從資本市場的利率層次來看,從低到高分別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最優惠利率、貸款平均利率、商業票據及債券利率等。顯然,只有處於最底端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最能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而其他利率各種影響因素更為複雜。”
改革已勢在必行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金融監管當局已開始針對Sibor(新加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Hibor(香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制定過程進行深入檢查。與此同時,深陷Libor操縱醜聞的多家銀行出於自身商譽等因素,開始考慮是否繼續參與各地金融市場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報價。上周,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退出了Sibor的報價團,而其他銀行也表示有可能退出。
雖然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監管當局均表示,已對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定價機制進行了審查,並未發現任何異常。
然而,無論是監管方還是參與方均已對當前各地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定價機制産生越來越多的疑問,因此Libor甚至Sibor、Hibor等定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已是大勢所趨。
目前,Libor等價格的形成均由十幾家主要大型跨國銀行進行報價,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應該擴大參與報價銀行的範圍。而同時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讓更多的銀行甚至中小銀行參與報價,可能導致Libor定價過高甚至導致波幅過大。不過,奚君羊則表示:“更多的銀行參與報價可以作為改革的一部分,關鍵在於選擇銀行的標準。一方面,標準本身要比較穩定,不會輕易受到銀行自身特殊狀況的影響而能反映銀行的基本狀況;另一方面,要根據各家銀行情況的變化,對參與報價的成員做出調整。”
另外,由於各家銀行提交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報價一般都是估值,而非提供真實的貸款數據,導致銀行更容易作弊。因此,讓各家參與報價銀行提供真實貸款數據以作為Libor等價格形成的參考,市場對於此種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不過,銀行方面可能並不願意提供這樣的數據,甚至有可能更願意退出報價團。
“全球各個主要金融中心的金融産品利率基本都參考該市場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因此Libor甚至是Sibor、Hibor的改革的確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對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並不能因此停滯,相反更有必要性。”奚君羊進而指出,“而改革的關鍵在於監管機構,無論是遊戲規則的制定還是加強對銀行的監管,都需要監管機構積極行動起來。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不單單只是盈利機構,必須要承擔社會責任,因此監管機構要對那些國家的重要銀行有一套獨特的監管標準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