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SF擴容獲批 歐洲央行或出手相援

2011-12-01 08: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歐洲央行亦可能出手相援

  目前主權債券市場壓力的大幅上升可能無法為E FSF籌資提供更多時間。IM F和其他國家外匯儲備參與的有真實資金的援助機制也未成型。因此外界普遍認為,歐洲央行是當前唯一能有效應對歐債危機的歐盟機構。但德國政府和歐洲央行目前仍堅守央行政策獨立性,不願意通過大舉增加資金流動性的方式干預市場。

  不少分析認為,在EFSF杠桿化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情況下,歐洲央行將不得不更加果斷地出手干預債市,並且歐元區最終將就發行“共同債券”達成一致。不管德國和歐洲央行是否願意這樣做,市場會迅速替他們做出決定。

  比利時財長迪迪埃雷恩代爾表示:“我們將和歐洲央行展開對話。歐洲央行是一個獨立機構,我們將提出一些建議,之後將由其來作出決定。”

  路透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半年內加大債券購買規模的幾率是40%;歐洲央行在12月8日的例會上將利率降至1%的幾率為60%。

  企業為歐元未雨綢繆

  據悉,義大利明年的到期國債將達到約3400億歐元,市場對義大利債務的不安情緒依然高漲。義大利三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7.89%,為歐元發行以來的最高水準,而10月份僅為4.93%;其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已升至7.56%。

  分析人士認為,從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情況看,8%似乎是一個真正危險的臨界值,這三個國家均在國債收益率超過8%後的12天內被迫尋求國際援助。

  本週義大利、比利時、法國、西班牙等國將發行近200億歐元國債。有分析指出,這對檢驗市場情緒尤為關鍵。如果投資者興趣寥寥,那麼明年2至4月迎來融資高峰的義大利能否完成既定目標值得懷疑,可能不得不接受外部援助。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不少國際企業已開始針對歐元區解體的可能性制定應急方案。一些跨國公司正在努力減少風險,如把現金投入安全投資渠道和控制非必需開支等。西門子建立了自己的銀行。還有企業在研究歐元區解體對跨境商業合同和貸款協議造成的法律後果。 (記者王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