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家上市保險公司中,截至10月底,中國人壽累計保費收入為2821億元,同比增長1.4%,10月單月保費收入179億元,創近年來單月保費新低,同比減少16.0%,比9月單月負增長幅度進一步擴大。
中國平安壽險保費收入1016.54億元,同比增長30.5%,保費增速較上月進一步下降,繼續創出年內累計保費增速新低。10月單月保費收入77.08億元,同比增長15.3%,比9月單月保費增速有小幅的下降。湘財證券報告指出,銀保渠道保費負增長趨勢仍未見底,但銀保渠道在平安壽險並非重要渠道,因此對平安壽險整體增速影響有限。
中國太保的壽、産險10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815億元和51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7.38%和19.7%。從10月單月情況看,壽險10月保費70億元,同比零增長,産險10月保費43億元,同比增長22.9%。
今年以來,壽險業銀保渠道和個險渠道承受巨大壓力,不少公司新單下滑。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銀保渠道保費下降3.5%。業內人士指出,銀保渠道保費佔比已連續三年下降,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
同時,退保率也在攀升。保監會發佈的保費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壽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779億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據國壽、平安、太保的三季報,三家上市險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計達379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0%。
市場人士指出,與收益率持續攀高的銀行理財産品相比,銀保産品大多具有短期、儲蓄性質,且收益率受制于資本市場,並無優勢。在此情形下,銀保産品銷售下滑,退保率逐步攀高。
不過,多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壽險業最差的時刻已過去,明年有望迎來拐點。隨著加息週期結束,無論是需求還是渠道,2012年壽險業壓力比2011年要小。
國泰君安預測,由於今年壽險業已處底部,明年回暖趨勢基本確定。需求方面,明年利率有望保持平穩或下降,壽險産品機會成本下降,壽險需求有望改善,保費增長有望恢復到10%以上。渠道方面適度回暖,今年4月,保監會已出臺《保險公司委託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擬將保險銷售渠道擴大到證券公司,隨著保險資金退出自有交易渠道而轉向券商,保險和證券合作有望加強,券商代銷保險有望成行,銀保合作僵局存在解凍可能。
中金公司預測,從明年下半年開始,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將恢復較快增長。
産險業高位盤整
受益於前兩年新車銷量大幅上升和行業競爭有序展開,産險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成為2011年保險行業唯一亮點。整個産險業保費增速和盈利能力均達歷史高點,平安産險和太保産險均實現超越行業平均水準的保費增速。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産險公司綜合成本率已達91%-92%,産險承保盈利已達高峰。但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競爭加劇,産險業承保利潤率難以長期維持高位。中國平安三季報公佈的綜合成本率為93%,而上半年為92.9%,若考慮單季度,三季度上升幅度將更明顯。
保監會9月發佈《關於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車險費率市場化啟動。國泰君安保險行業分析師彭玉龍認為,在汽車銷量下降和行業盈利豐厚的環境下,競爭加劇不可避免。
不過,他指出,雖然新一輪車險競爭難以避免,但競爭程度仍有限:一是較低的投資收益率和償付能力;二是資訊平臺的完善與共用;三是監管加強。因此,在不出現惡性競爭的前提下,車險盈利週期可持續較長一段時間。(記者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