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資産負債表規模總體呈擴張趨勢,且總資産與總負債亦是以幾乎相同規模同向變動。美聯儲總資産在2008年9月之前長期保持著平均約0.896萬億美元的穩定規模,總負債水準則是0.857萬億美元左右。從美聯儲公佈的資産負債表來看,總資産從2008年9月10日(雷曼兄弟破産前一週)的近0.928萬億美元規模,到2012年12月12日美聯儲推出QE4的近2.919萬億美元的總資産規模,歷時四年其總規模擴張214%,如此給美國本土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帶來的巨大流動性衝擊可見一斑。
而隨著QE3的逐月落實以及QE4的推出,FED公佈的2013年1月23日其總資産便突破3萬億的歷史高位,更是引起世界關注,此後呈現持續增長勢頭。截至近期2013年3月13日美聯儲公佈的3.163萬億美元,相較于QE4推出時候已經增長約8.36%,因此可以預測在QE4結束之前,美聯儲總資産規模將會持續呈現上升趨勢。
兩階段發生明顯變化
到目前為止,總資産負債表規模有兩個階段的變化極為明顯,即與QE1、QE2有著高度一致性的兩個階段。在QE1之前,FED總資産規模為0.928萬億美元左右,而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後,美聯儲通過一系列救市政策增加相當規模的基礎貨幣供應,除去低利率效應,其中1.25萬億美元MBS、30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1750億美元機構證券就向市場直接注入1.725萬億美元。與此同時聯儲的總資産規模亦隨之發生同等規模擴張,在2010年4月28日完成第一輪QE時,FED總資産約達2.069萬億美元,擴張111%,這其中QE1政策提供了最主要貢獻。
第二階段是與第二輪量化寬鬆匹配,聯儲斥資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總共向市場投放6千億美元。不過這新一輪的擴張幅度相比QE1階段明顯放緩,自2010年10月底約2.165萬億美元漲至2011年6月底QE2完成時的2.869萬億美元,總共擴張約32.5%。
繼QE2之後,儘管各界對QE政策頻頻猜測質疑,不過聯儲依然相繼宣佈扭曲操作、QE3、QE4使得聯儲每月資産採購額達到850億美元。自2012年9月開始,規模開始顯示出新一輪的擴張趨勢,有理由推測今後將是美聯儲總資産規模進一步擴張到新高度的新一輪階段,但增長幅度相較QE1仍會放緩很多,預計與QE2過程中擴張幅度類似。
持有證券份額逐年激增
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聯儲資産負債表中資産結構以證券、購買協議和貸款為主,平均佔比約為總資産規模的88.22%,負債中主要是聯邦儲備券以及存款,二者平均約佔到總負債的94.45%。其中,聯邦儲備券即佔到總負債水準的平均高達約91.54%,而各輪QE之後的資産負債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聯儲資産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證券持有,即使在QE之前也已達到50%以上,QE之後,其結構的主要變化亦是以證券持有結構變化為主。
在FED資産項目中有一項叫做證券持有、回購協議和貸款,該項目在危機前一直佔有80%以上份額。在美聯儲救市政策推出後則是短期內迅速擴張,僅到2008年10月15日較之危機前一週漲幅達68.26%,這也是導致總資産規模在短短3個月內激增140%的重要原因。該項目持續擴張到2010年6月份,直到QE1結束之時一直呈現上升猛增趨勢,其中聯儲持有證券自2009年1月末開始大規模增加,相較于危機爆發前一週佔資産中證券持有、回購協議和貸款項目的61.50%,2010年4月28日QE1結束當天佔比達96.30%。
顯而易見,經過QE1之後,證券持有規模構成了資産主要成分,而其中的回購協議和貸款項目所佔比例逐漸縮小。這是因為QE政策一方面擴張資産規模釋放著流動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機構有資金履行回購協議和償還貸款。在QE1結束之後,QE2開始推行,回購協議和貸款規模進一步縮小,證券持有成為構成FED總資産的中流砥柱,佔到總資産的91.18%,這都得益於美聯儲每月持續的證券購買。不難發現,直到QE3、QE4推出,證券持有所佔份額依然維持如此比例規模。
美聯儲持有證券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美國國債、聯邦政府機構證券(簡稱機構債)以及MBS。在金融危機浮出水面之前,美聯儲持有證券全部是美國國債,由於首輪QE相較于美國國債購進MBS以及發行機構債更多,因此在持有證券中美國國債比例持續下降。截至2010年6月16日,美國國債只佔到持有債券項目中的37.52%,而MBS則從2009年1月開始購入到此時佔比高達54.45%,其餘是機構債。而2010年9月開始的QE2過程直到後續QE3、QE4期間,國債與MBS又開始呈現反向走勢,這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美聯儲的QE政策主要是繼續擴大美國國債的購買規模,另一方面美聯儲在新購入MBS的同時,較早批次的MBS也相繼到期,於是MBS規模基本保持穩定,直至2012年9月12日QE3推出前一天美國國債佔所持有債券資産的63.94%,而MBS只佔32.68%。
美聯儲持有的機構債從2008年9月24日當周開始買進機構債,和美國財政部開始向補充融資賬戶注入資金是同一時間,之後美聯儲持有的機構債一路增加到2010年3月底的近1,690億美元,達到最高水準。此後機構債餘額開始緩慢減少,到2013年3月13日數據顯示當周餘額為736億美元。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主要購入目標是中長期國債,因此,在QE過程中短期債券規模就已經逐步遞減,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更是達到21億美元的規模。而QE的推出使之繼續下降到18億美元,一直持續到2012年8月底,也就是QE3推出前夕,最終全部為零。
流通中現金穩定
存款波動穩增
美聯儲的負債項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機構在聯儲的存款,另一部分則是所謂的聯邦儲備券。聯邦儲備券基本就是市場流通中的美鈔,幾乎等同於流通中的現金規模。儘管各輪QE大規模注入流動性,但這似乎沒有體現在流通中現金項目上,因為4年中該項目基本維持穩定規模呈緩慢增長,這一點與總負債規模的擴張速度相比是極其明顯。截至2013年3月13日,流通中的現金規模四年間的增長率為40.72%。負債中另一部分是存款,包括美國政府在聯儲的存款和機構在聯儲的存款,而正是其負債中的存款擴張成為總負債擴張的主要原因。
在金融危機中,聯儲新增加的項目“美國財政部補充存款賬戶”,以及2008年10月宣佈給存款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賬戶付息,鼓勵銀行將資金留在美聯儲供其使用,這造成了美聯儲存款迅猛增加,稀釋了流通中現金在總負債的佔比。隨著QE的逐步完成,存款項目日益增長,但激增階段主要集中在QE1過程中,而在QE2之後到如今的QE3、QE4,其存款規模的增長也已經趨於穩定增長,由此有理由推測今後的存款增長亦將保持這個勢頭,加上基本保持穩定的流通中現金,存款規模將會趨穩。
在歷經各輪QE之後,美聯儲資産負債表發生了劇烈變化。不論是資産負債總規模的大幅度擴張,還是資産負債結構的內部調整,美聯儲的態度對其未來資産規模擴張將是一劑強心針。但隨著美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對QE的共同消化作用的持續,其擴張趨勢和結構情況卻也只會趨於平緩穩定。在近期美聯儲的FOMC中,一再強調將持續堅持對QE政策的支援和維繫。對未來美聯儲資産負債表這一問題的趨向,可認為大勢所趨的增長已無可避免,但是在結構方面的調整卻將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