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借利率案浮出水面 大銀行觸角沉船

2012-08-16 10: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茫茫大海中,水手尋找的是燈塔,當燈塔轉瞬成為冰山,帶給水手們的是什麼?

  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E uribor:歐洲銀行間歐元同業拆借利率。這些在行外人士感到陌生的概念,在業內是數百萬億美元交易的風向標。然而,在金融地雷四處開花之際,關於Libor操縱的醜聞也浮出了水面。

  冰山浮出水面

  6月27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 FT C)宣佈,英國巴克萊集團在2005年至2009年期間試圖操縱和虛假彙報Libor及Euribor,對其處以2億美元罰款。該行還需支付美國司法部1.6億美元罰款和英國金融管理局(FSA )5950萬英鎊罰款,合計4.52億美元。巴克萊成為首家被揭出參與Libor操縱並受到鉅額處罰的銀行。

  該行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戴蒙德、首席運營官傑裏德爾密斯耶先後離職,薪酬委員會負責人艾裏森康沃斯因批准戴蒙德高額離職補償金而辭職,董事長馬庫斯阿吉斯在新人選就任後也將離職。隨後,德意志銀行、瑞士聯合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先後承認涉案。這些銀行可能在9月份接到監管方開具的罰單。據報,德銀和瑞銀分別增加了預估的未撥備訴訟成本、訴訟和監管撥備四億歐元和2.1億瑞士法郎,表明兩家銀行已經做好了罰款準備。

  德銀錶示,早在今年4月份,美國有關方面就已經開始指控該行操縱日元Libor 和與歐洲日元基準利率掛鉤的衍生品價格。瑞銀則表示,美國各州的總檢察長已經介入對瑞銀的調查。蘇皇則非常坦然地承認自己涉案Libor操縱,R BS已計劃停止向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 IB O R )的定價機制提交參考報價。該行此前已決定退出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銀行間利率制定機制。

  8月份,涉案銀行報道擴散到美國日本。美國銀行在當地時間8月2日表示,已收到來自美國政府的傳票,被要求配合調查L ibor利率操縱一事。此前,據CN BC報道,美銀高管在公司季度電話會議上承認,包括紐約首席檢察官Eric Schneiderm an在內的新調查者已經介入。

  據日本媒體9日報道,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歐洲一位員工被控操縱日元計價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並正在接受調查,預計利率操縱規模較小。

  從資料看,美國監管機構在2010年底開始調查的時候,涉及的銀行就有九家之多,到了2011年3月,受調查機構已達16家,其中包括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匯豐集團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此後,歐洲、加拿大、日本等監管機構也陸續展開相關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更多的大型銀行也牽涉到了其中,橫跨亞美歐三大洲,將近20家銀行都已收到來自監管機構的傳票及資訊調查請求。因此,估計承認涉案的銀行名單將會逐漸加長。

  巴克萊案爆出不久,有消息稱,Euribor也受到了操縱,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因此遭調查。

  突如其來的消息令人震驚和憤怒。歐盟委員會7月25日宣佈,歐盟新立法建議將操縱包括L ibor和E uribor在內的全球主要基準利率的行為定為刑事犯罪。此前,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證實,正在考慮對涉嫌操縱Libor的巴克萊員工提出刑事指控是否恰當可行。

  新加坡、日本等金融監管當局也在審視參照Libor制定的Sibor和Tibor是否存在被操縱情況。

  尋找Libor缺口

  Libor正式誕生於1986年1月1日,之後逐漸成為倫敦金融市場借貸活動中計算利息的主要依據,又進一步演變成全球貸款方及債券發行人的普遍參考利率。它是目前國際間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場利率基準,其他諸如新加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ibor)以及香港同業拆借利率(H ibor)等都是參照Libor建立起來的。每個交易日,英國銀行協會選定的16家大型銀行各自測算並上報第二天的借款利率,將最低的四家報價和最高的四家報價去掉,再算出其餘八家銀行報價的平均算術值,這便成為當天的Libor,並向外界公佈。

  在L ibor操縱案浮出水面之後,很多人開始質疑Libor的形成機制及其缺陷:

  Libor是非官方利率,是由英國銀行協會這樣一個利益實體來管理;

  Libor都是不成交的報價,是每家銀行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對市場的判斷給出對利率的估值,這也就讓Libor在形成中存在著人為調整的可能性,並對報價銀行能否自律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湯森路透社公佈所有銀行的報價,包括計算Libor時剔除的最高和最低價,這增加了透明度,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那就是在危機市況下Libor報價的高低會産生銀行是否穩健、能否生存下去的標簽效應。

  Libor的操縱工具非常簡單,是我們目前普遍使用的電話和電子郵件。而其動機應該是獲利和避險。市場估計,以Libor為定價參考的金融工具最低估計有350萬億美元,最高估計則達800萬億美元,一個點的Libor的上下浮動就是相當大一筆金額。此外,巴克萊銀行還表示,該行參與操縱是擔心被國有化。

  從案情的陸續披露情況看,Libor操縱為多家銀行聯手。

  不久前,對衝基金W C G M anagem ent承認,該公司未涉及Libor操縱案,但其投資組合經理,現年30歲的前巴克萊駐紐約掉期交易員R yanR eich成為檢察官審查的對象,華盛頓檢察官正在調查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R eich在巴克萊工作期間的活動情況。這位交易員在2010年據稱是因為發送不當電子郵件尋求銀行內部資訊而遭到巴克萊的解雇,尋求的資訊涉及Libor如何定價,這項資訊對他的交易倉位可能有用。而一名熟知R eich被巴克萊解雇的人士表示,他是依照主管指示發送電子郵件。發送電子郵件以收集未來Libor定價資訊的做法,早在1990年代就在巴克萊實施了,遠在R eich加入該公司之前。對此,巴克萊拒絕置評。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名叫海斯的交易員夥同多家銀行交易員,聯手操控日元Libor牟利。海斯于2006年到2010年先後就職于瑞銀和花旗,之後因日本官方機構投訴花旗壓低日元利率而離職。海斯領導的一組交易員包括來自至少九家銀行的10個交易員,這些交易員在海斯的協調下在全球範圍內操縱不同的基準利率。海斯小組的交易員通過電郵、短信等方式告訴對方他們希望看到的Libor走向,然後達成一致進行操作。為實現操控,海斯還涉嫌安排成員到倫敦兩家經紀行工作。目前,該小組成員全部離職,但部分仍在銀行業工作。

  Libor還會存在嗎

  向Libor開刀對金融系統影響巨大,但操縱醜聞著實嚴重影響到金融市場信心,也影響到該利率的使用。香港金融管理局7月18日表示,香港銀行公會將對H ibor的利率制定機制進行重新審視。8月9日,日本央行表示,由於監管部門對Libor的調查,該行將推遲其首次向市場注入美元貸款的操作,並視今年初秋Libor改革的預期進展狀況儘早實施這一操作。看來,Libor不改不行。

  最早對Libor提出改革建議的恐怕要算現任美國財長蓋特納。早在2008年,蒂莫西蓋特納擔任紐約聯儲主席時給英國央行行長金恩的備忘錄中,就建議英國央行對Libor進行改革,以“提高Libor的可信度”。蓋特納建議設定Libor的英國銀行家協會從一系列不同銀行處收集報價,但在決定L ibor時“隨機選出一個子集”;他同時還建議“增加美元Libor樣本中的美國銀行規模和比例”等。但這個改革建議不了了之,也未見諸公開討論,並且成為美國各界對蓋特納在libor操縱案中是否清白的指責的一個憑據。

  Libor被巴克萊等大銀行操縱的醜聞曝光以後,英國央行行長金恩7月份表示,Libor問題將列入于9月9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經濟諮詢委員會全球央行會議議程中,並在隨後一週進行的金融穩定委員會的指導委員會上繼續該討論。金恩在一封給全球各國央行行長的信函中寫道,“顯而易見,Libor體系需要進行激進的改革。”

  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7月18日提出了針對libor的潛在替換方案。他表示,一旦證明libor在結構上存在缺陷,並無法解決,就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稱,制定Libor的系統存在結構性缺陷。他亦提出了取代Libor的可能性。回購利率和隔夜指數掉期利率是他們提出的替代方案。

  英國政府8月初公佈了對libor實施根本性改革的權責範圍。審查將由英國金融服務局FSA官員惠特利負責進行。政府已經展開評估,將檢討Libor的建構、

  用於實際交易的可行性、治理問題、啟用其他利率制定程式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轉向新體制。不過金恩強調,要找到一個過渡方案,由於許多長期合約都與Libor綁定,新機制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目前,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的監管機構對多家金融機構的調查仍在繼續。

  拋棄Libor報價系統而選用其他市場利率作基準應該算是比較激進的選擇。一種方案是採用歐洲央行設定的E onia,這是一種幫助控制通脹的隔夜借貸利率。Eonia的優點是,它基於一組銀行真實發生的交易,而不是給串通留下空間的估算值,而且這是一種政府來管理的利率。報道稱,歐洲央行正對Euribor的編制者施加壓力,推動其改革,以增強市場對這一指標利率的信心。

  另外,美國也提出過以美國兩年期國庫券收益率作為替代,但這種方案被採用的可能性不大。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加拿大銀行行長馬克卡尼還建議改用回購利率,這是很多金融機構互相收取的短期貸款利率。此類利率的好處是,它們基於真實的市場交易。而且,據報道,有些銀行已經在測試一個與回購協議市場聯動的利率。然而,有報道稱,雖然回購利率被認為能更準確地反映借貸成本,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回購利率擁有美國國債等抵押資産,因此比Libor市場中的貸款風險低很多。

  比較保守的方案是繼續採用Libor,但必須對其進行徹底的改革。這樣既保證了和現有的市場基準不脫節,與投資者的習慣不脫節,又能重新建立市場信心。

  如果保留Libor,首先需要修補以前Libor形成機制中的漏洞,比如是否需要增加報價銀行的數量以減少聯合操縱的可能,報價是否需要全部公佈,是否以市場成交價代替交易員的估計。在監管方面,涉及由什麼機構監管,如何安排審計等。

  在巴克萊和解案中,涉及了更多的政府監管。除了要求巴克萊基於市價(而非估算借貸成本)提交Libor利率,和解案還要求未來五年設立獨立審計人,審查巴克萊提交的利率,並彙報給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但是,基於真實交易的利率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比較難以獲得。在極端的市況下(如金融危機爆發)當市場互不信任情緒高漲、流動性枯竭時,市場便可能完全沒有成交。在成交稀落時,也是成交價容易被操縱之時。

  英國《經濟學人》最近指出,Libor計算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同樣也存在於拍賣過程中。因此,或許可以運用拍賣的一些遏制機制來彌補Libor的缺陷。為了整頓Libor報價,英國銀行家協會可以懲治給出失實數據的交易員,就像拍賣會懲罰不實出價者一樣。

  最新的一種思路是FSA的惠特利在當地時間8月10日對L ibor的審查報告中提及的,他認為,Libor現行的結構和監管已經不適應需求,必須進行改革。但他同時表示,使用實際利率可以克服Libor的客觀性不足,但在成交低迷時卻難以找到這樣的利率。他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在Libor的計算中加入其他交易,同時考慮對現行的監管進行改革。這應該算代表了英國方面的傾向。

  9月份央行行長們的討論可能會首先涉及Libor是否還能補救,如果英國方面的建議被認為不可行,才可能討論替代方案。

  看不見的手在哪

  由於Libor操縱案件大部分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因此單純從銀行或交易員牟利的角度來講似乎並不完全讓人信服,隱隱約約還是有看不見的手存在。畢竟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當時歐美銀行也陷入資金緊缺的困境中,交易員聯合壓低利率之舉更像是這些機構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

  目前,英格蘭銀行現任副行長保羅塔克就涉嫌向巴克萊銀行作偏低報價之暗示。6月27日FSA對巴克萊銀行開出罰單時提到,在“一位巴克萊銀行高管與英國央行官員的電話交談中,討論了外界對巴克萊Libor報價的看法”。該對話的兩名當事人正是塔克以及巴克萊前C EO戴蒙德。巴克萊之後公佈的記錄顯示,在2008年10月的這通電話中,塔克反覆強調,幾位英國政府高級官員向其致電,詢問為何巴克萊提交的Libor報價總是較高,塔克還説,巴克萊沒有必要總是把Libor報得那麼高。對此,戴蒙德否認自己對Libor操縱行為知情,他也不認為塔克在暗示巴克萊銀行更改Libor報價,但他將塔克在電話裏説的內容轉達給了巴克萊當時的首席運營官傑裏德爾密斯耶,而德爾密斯耶則認為央行是在傳達下調Libor報價的指示,並對交易員作出了相關交代。塔克則堅決否認英國政府官員曾要求他在Libor報價問題上向巴克萊施壓,並表示他在電話中和戴蒙德談論的是巴克萊在市場上的借款利率。

  2008年10月初,就在塔克與戴蒙德通電話討論利率問題的幾週前,蘇格蘭皇家銀行瀕臨破産。當時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已經失去了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能力,因此不得不依賴於英國央行的緊急流動性救助。此外,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哈利法克斯銀行也接受了來自央行的救助,兩家銀行獲得的資金援助總共接近620億英鎊。儘管哈利法克斯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依賴緊急救助,但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産前後,這兩家銀行提交的美元和英鎊拆借利率均低於巴克萊。

  此外,2008年5月底《華爾街日報》曾發表文章,稱通過自身研究發現,包括花旗集團、西德意志州銀行、蘇格蘭哈利法克斯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以及瑞銀華寶所報出的Libor價格有顯著偏低的嫌疑,但當時擁有Libor的BBA堅稱Libor報價可靠。

  由於在金融海嘯期間更高的Libor報價意味著更高的資金成本以及更大可能該銀行需要由央行出手搭救,英格蘭銀行難以排除它也間接受惠于偏低Libor報價的利益衝突嫌疑。

  如果説英國當時有放任行為的話,那麼似乎美國也逃不掉干系。

  越來越多的分析認為,巴克萊銀行對libor的操縱程度遠比花旗、摩根大通等幾家美國銀行小得多。據報道,兩位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明尼蘇達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將各自銀行提交的libor與另一項較難操縱的銀行利率進行比較後發現,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間,花旗將其借款利率平均低報了0.12個百分點,低報幅度大於布克萊的0.08個百分點。來自野村證券的分析師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在2007年8月到2010年5月,花旗上報的借款利率成本低估了42%,超過其他任何一家銀行,巴克萊的低報幅度僅為6%。

  現任美國財政部長蓋納特當年是紐約聯儲主席,他是提出libor改革建議的人,也是明白libor不足的人。當年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是否也和美國處於金融危機,操縱libor對於美國人來説也不算一件壞事有關呢?

  金融監管和改革之難

  無論是為了一己私利,或者為了個別銀行的“蠅頭小利”,抑或是更大的國家利益,刻意操縱全球風向地位Libor終究反映了對金融監管的不力,反映了大型跨國銀行在超額壟斷利潤面前的信譽缺陷。

  美歐都擁有全球發達的金融體系,其金融監管體系和法規也比較健全,然而,金融醜聞卻不斷在這些國家爆發,顯示了金融監管的無力。主要國家雖然對防範“大而不倒”事件及金融機構能夠倒閉等重大事項都達成了全面共識,但是具體執行起來卻並非易事。

  有消息稱,接受操控L ibor調查的銀行正尋求與監管方達成集體和解。“集體和解對金融監管機構比較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將能夠對外宣佈一個抓人眼球的罰金數字,以表明其堅決處理銀行業的不當行為。”

  由此,金融監管和改革之難可窺見一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