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特裏芬難題”最優解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前景未明

2009-05-18 08:55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肖燕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 超越主權的儲備貨幣,能否成為解決一國主權貨幣主導形勢下“特裏芬難題”的最佳答案?在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背景下,或許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唯一一抹“亮色”的中國,能否憑藉此機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將美元充當國際貨幣所引發的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也在全世界引發了改革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     

    SDR:解決“特裏芬難題”的最佳答案?

    “特裏芬難題”是指,任何一國的貨幣如果充當國際貨幣,則必然在貨幣的幣值穩定方面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各國持有國際貨幣增加,這就必然要求該國通過國際收支逆差來實現、進而帶來該貨幣的貶值。另一方面,該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必須能夠維持其貨幣幣值穩定,而不能持續逆差。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前主席沈聯濤認為,如果全球使用某單一貨幣為主導貨幣,就需要一個全球性的中央銀行,同時需要一個全球性的金融監管部門,但是現在世界上不僅沒有單一的全球監管部門,也不可能輕易地在全球貨幣政策上達成一致意見。

    沈聯濤進一步表示,對於國際貨幣的問題,當前4-5個主要的貨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情況不會改變。

    在3月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撰文提出,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4月初G20峰會,也同意將IMF的資金規模由目前的2500億美元增加到7500億美元,同時還同意IMF增發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分配給各成員國。

    美國斯坦福大學威廉依貝爾國際經濟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表示,IMF並沒有一個獨立的權力來確定SDR潛在貨幣的購買力,無法確定每個國家的購買力。“IMF增發的2500億美元SDR可以作為一個救火資金,讓IMF增加其貸款能力,這只是第一步;單一的一個中央銀行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建立“過剩貨幣”的監控機制

    此次金融危機對於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衝擊顯而易見。為避免未來在此出現危機、也滿足新興經濟體對於提升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話語權的要求,與會嘉賓也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出各種建議。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潘英麗説,根據上世紀凱恩斯給國際貨幣體系做規劃的時候提出“稀缺貨幣”的概念所得到的靈感,她提出了“過剩貨幣”的概念。過剩貨幣,指實際上使得世界經濟的不平衡達到難以維持的水準,造成這個難以維持水準的主要原因是一個國際貨幣的過度供給。

    “金融危機的因果鏈來看,主要還是與美元本位制有關。美國通過貨幣發行可以獲得便宜的、甚至不需成本的國際購買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誘惑美國出現貨幣擴張的內在衝動、進而導致其經常項目逆差、産生不平衡,進而帶來美元回流、美國有毒資産氾濫,泡沫太大、導致危機發生。”潘英麗説。

    她建議,應該引入對過剩貨幣的監控和預警,也就是説,當世界經濟不平衡佔全球GDP比重達到3%-4%的時候,IMF或某一國際組織應當發出警告和預警;當上述比例超過4%,這種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其央行、以及國際組織等應當實施聯合干預和協調。

    麥金農則表示,在不確定的將來沒有人可以預計會發生什麼,但是在整個世界信任度的嚴重衰退、美元繼續貶值等趨勢下,中國、美國兩大經濟體如果能夠將其匯率穩定,就能起到“船錨”的作用、穩定經濟,也遏制其他國家貨幣響應貶值的步伐。

    渣打銀行亞洲區首席執行總裁白承睿則建議,實現一個新的全球貨幣體系,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即,西方金融體系系統性的崩潰,以及全球經濟不平衡的本質。金融體系需要進行修理,需要一個監管架構、合適的風險管理機制、以及流動性合適的管理運營機制。記者 石貝貝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