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風行 市場規模有望超2萬億

2011-05-03 10:2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王思羽
  從最初僅能辦理人民幣存款、兌換等基本業務,到如今第一支人民幣計價股票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過去七年裏,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穩步發展,更在去年下半年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範圍擴大、境外人民幣投資渠道拓寬後,呈現一派風生水起之勢。

  資金池初具規模,投資産品種類增加,香港羽翼漸豐的離岸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踏出的堅實一步。同時,作為離岸業務發展基地的香港無疑也是受益方,其證券、資本市場將得到長足發展,有機會抓住“以萬億元計”商機,整體經濟也會隨金融市場興盛而暢旺。

  業界普遍認為,香港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優勢,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發揮著獨特而難以代替的作用,而人民幣離岸業務也將是支撐香港金融中心未來的關鍵。

  鞏固離岸地位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拉開了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的序幕。2007年7月,首筆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2009年6月,香港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唯一境外試點地區;2010年7月,新版清算協議簽訂,放寬對人民幣賬戶管制。

  每一個標誌性節點都是一次突破。在央行與香港金管局陸續出臺的政策措施與境內外機構的積極參與中,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穩健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已達4514.19億元,與跨境貿易有關的回款總額達1154.47億元人民幣。截至3月底,共有超過30個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總金額約為800億元人民幣。

  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29日,首支以人民幣計價證券産品匯賢産業信託在港上市,讓人民幣投資産品進一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3月底表示,在人民幣貿易結算、融資和資産管理三方面業務的相互促進帶動下,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已逐漸形成。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此前曾撰文表示,儘管在這一階段,人民幣市場發展為香港帶來的直接利益並不明顯,但有助於促進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開創和推出新的人民幣産品和服務,為香港建立人民幣業務打下堅實基礎,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抓住商機

  李小加説,自2011年開始,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步入“快車道”,人民幣存量增加到相當程度,香港金融市場就可以進入更高收益、更大規模、品種更全、二級市場交易更加活躍的發展階段,而貿易融資服務與資本市場産品尤其值得關注。在此階段,香港的證券、資本市場將得到巨大發展。這些産品將更有效地吸引境外機構和個人接受和使用人民幣,並將人民幣投資于香港的市場,從而增加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量。

  李小加説,擴容和增量都會為香港的金融市場帶來新的商機。香港眾多的證券機構和交易所都可以從中直接受惠,香港的整體經濟也會隨著金融市場的興旺而獲益。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到2012年,香港的人民幣資産規模有潛力達到7000億元,人民幣産品的平均收益率會明顯提升,而受益於此,香港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凈息差可在目前水準基礎上提升4倍。

  高效債市有望形成

  建銀國際預計,在市場對人民幣金融産品的強勁需求下,未來一個更高效的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將會形成。

  李小加認為,未來中國越來越多的進出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將會進一步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他預計,人民幣國際化會為香港帶來變革性發展,在不遠的將來,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可望超過2萬億元。

  “也就是説,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以萬億元計的商機。”李小加説。(劉晨 王小旎)

 

 

  新聞資料: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主要類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