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是下半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利率市場化作為金融改革的突破點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佈,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
猜想1:
短期內銀行議價能力不變
資金價格難降
從央行的角度來説,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是出於降低實體經濟資金成本的考量。然而從目前資金供求的情況來看,短期內銀行強大的議價能力不會改變,資金價格很難降低。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在短期內對平均貸款利率不會有明顯影響,因為目前貸款利率絕大多數在下限之上,下限無約束力。
他還指出,放開管制的真正意義在於,今後如果央行對銀行間注入較多的流動性,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利率就有更大下降空間,從而使央行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更加順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同樣認為,貸款利率是基本利率,放開管制雖然對整體資金價格有下壓的動力,但決定資金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係。我國資金面寬鬆的時候少,供應稀缺的時候多,貸款利率下降空間極其有限。近期的銀行流動性雖然比6月份寬鬆,但仍然緊張,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員謝亞軒表示,中期將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利於實體經濟穩增長。
猜想2:
銀行客戶結構變化
貸款對象轉向中小企業
“貸款利率放開會導致銀行客戶結構變化,大客戶議價能力強會受益,要求利率繼續往下浮動,但下浮到一定程度,銀行業就不會接受。而對於中小企業,銀行會保持很強的議價能力,會穩住甚至上調利率。這種情況下,銀行的目標就轉向中小企業。”連平表示。
目前的貸款基準利率一到三年是6.15%,七折為4.305%,如果繼續下降,對價為3.075%,直接下降了1.23%,根據央行數據,今年上半年新增中長期貸款1.23萬億元,直接減少利息151.29億元。
利差最大化一直是銀行所追求的。由於貸款利率管制的放開,大客戶議價能力強會要求利率繼續往下浮動。相較與有很強議價能力的大企業之間錙銖必較,反覆週旋,銀行可能會將貸款重點轉向中小企業。
不過,連平認為,這一過程是逐漸的、緩慢的。因為,中小企業相對來説風險較高,形成不良資産的概率大,未來會給銀行帶來不良資産率上升的壓力。這對銀行來説是很大的挑戰。
銀行貸款對於大型企業和小微企業來説一直都存在冷熱不均的問題,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可用市場的力量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也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機會。
猜想3:
利率市場化下一步
放開銀行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
從1996年中國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算起,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經歷了17年。此次貸款利率全面放開之後,各界普遍的共識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經完成,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下一步,利率市場化將面臨最後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但存款利率放開被認為是“驚險的一跳”,存款利率市場化將從長期存款利率尋求突破。
馬駿認為,下一個利率市場化的具體步驟很有可能是讓銀行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以下簡稱CD)。 發行CD有幾個好處, 一是不會一下子衝擊整個存款基數;二是對一些銀行來説, 發行CD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動性。三是CD由於期限可以是幾個月到幾年,因此可以緩解銀行普遍面臨的期限錯配的風險。四是由於CD可在二級市場流通,可以為資本市場提供新的工具。改革的具體操作可以是先放開銀行以CD向同業融資,此後再放開向企業和個人發行CD,這樣對銀行利差的衝擊就會比較小和漸進。
馬駿還表示,存款利率放開是必然的,但也是需要時間的。貸款利率剛剛放開,CD也應該在不久的將來要啟動,銀行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和形成新的均衡利率水準。此後再考慮下一步動作(如提高存款利率上限到基準的1.2倍)。
他希望在今後兩年內逐步完成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過程。
猜想4:
銀行貸款重要性下降
融資轉向債券渠道
當前,我國資金緊張,這對銀行提高資金定價權有利,即便是大企業能得到基準利率貸款的可能性很小。但隨著貸款利率下限的全面放開,將令未來優質企業發債成本下降,企業融資轉向債券渠道。
海通證券認為,在經濟下行與轉型背景下,優質客戶具有稀缺性,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將令優質企業貸款的談判能力增強。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目前企業發債仍受到規模(不含短融、超短融和私募債外)以不超過凈資産40%為上限的限制。未來應取消這一限制,同時進一步簡化企業發債程式。
根據央行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0.15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5.08萬億元,同比多增2217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50%,同比低12.4個百分點,佔比降至歷史同期最低水準。同時,企業債券凈融資為1.22萬億元,同比多增3965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
從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期針對債券市場的言論來看,未來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成為重中之重。